Saturday, May 15, 2004

從亞馬遜書店書評烏龍事件談起

陳佳靖

世界知名的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其加拿大分站Amazon Canadian於月前捅出大紕漏——系統竟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洩露出書評者的真實身份,此事立即引發出版界的軒然大波。

亞馬遜網站中的「匿名書評」(anonymous book review)功能,原本最為使用者與專業人士所樂道。任何人皆可對任何書發表任評論,且評論者受網站系統的匿名保護,身份無洩露之虞。許多文化評論者與智識份子對此設計頗表讚賞,咸認匿名設計有助於消弭個人身份差異,任何人得以暢所欲言。同時,公開發表的管道不再為少數媒介龔斷,俾益多元文化的衝撞與思辯間的透明化。

然而,亞馬遜書店此次的烏龍事件卻無意觸碰出書評界的黑暗面。倒沒有太多人跳出來追究亞馬遜該負的責任,因為大家都太忙了——每個人都扮起了偵探,忙著查探某一個ID背後究竟是誰。令人駭異的是,許多知名作家竟然網上變身,註冊不同的ID來吹捧自己的新書、給予「五星」的最高評價。

約翰.瑞契(John Rechy)大概是在此次事件中,最受注意的一位作家,。因為他早已不該是為了出名而不擇手段的小牌新人。瑞契的著作不但曾以「City of Night」不僅長銷書市,他本人更得過「PEN-USA West」終生成就獎。瑞契也被發現化名上站,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還笑著承認化名上站一事,不過此事——他認為在網路上,每個人都在做一樣的事,不給自己多打幾顆星星,書實在是賣不出去。

被「逮」著的作家當然不只瑞契一人,更別提作家們所動員的「親衛隊」或是「親友團」了。他們只吹捧自家的書、攻擊別人的書、然後與其他的親衛隊/親友團展開攻防戰事。作家們化身上網最常使用的理由是:因為別的作家化身上網攻擊他們,所以他們只好也如法泡製,以牙還牙,伸張正義之餘,還可以示範什麼才叫做有品味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許多評論者都認為匿名功能實在太吸引人,誘惑出內心陰影,對所有看不順眼的事暢所欲言、口誅筆伐。匿名固然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平等發言權,但完全的匿名卻同時取消了信任。至少在亞馬遜的書評區中,很可能誰也不再相信誰了。

匿名所引發的思索自然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組織溝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學門中,很早就對於「團體決策輔助系統」(Group Discussion Support System,GDSS)進行過大量研究。在早期,大多數人都認為匿名設計的GDSS可以弭平組織成員的身份,平起平坐在系統中溝通,獲得良好的決策結果。然而許多研究卻發現,完全匿名的GDSS系統並無法保障溝通效果。尤其是完全匿名所引發的失序、猜疑、混亂,反而拖累組織決策的效率。

匿名本身自有其不容忽視的優點。如前所述,匿名確實能促進成員的平等發言,在網路上,廣大不同的意見也藉此有了能見空間。然而這樣的優點必須要謹慎思考,納入整體系統的設計,方能發揮效果。例如某些研究發現,將GDSS採取兩階段設計;。第一階段以匿名方式腦力激盪,其後再以具名方式進行討論決策,此舉更有助於創意發想與決策品質。而亞馬遜這一類的網站,更應該思索如何控制匿名的消極功能,而將其正面功能導入行銷模型中,以維持得來不易的讀者信任度、降低不良資訊的傷害。

fr.: http://www.find.org.tw/0105/focus/0105_focus_disp.asp?focus_id=255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