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上市之路的堅持與妥協
CNET新聞專區:Stefanie Olsen 04/05/2004
通常矽谷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籌資,總得向華爾街低頭,但Google兩位創辦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卻未稍減市場的投資熱情,何以致之?
隨著Google轉型成上市公司,該公司破除傳統的領導者能否繼續堅持原有的理念,尚待觀察。但以目前觀之,單憑Google的商業實力,就是足以讓創投公司讓步的強有力談判籌碼。
這家當紅搜尋引擎公司2002年的營收比2001年成長300%,2004年營收又可望比2003年成長176%。單是去年,Google就淨賺1億560萬美元,營收高達9億6,190萬美元。若未扣除股票選擇權和稅金等支出,Google去年的營運利潤達62%,或5億7,180萬美元。
創投公司Hummer Winblad合夥人Hank Barry說:「他們的財務狀況出奇的強。」他預期,Google的IPO計畫是矽谷的異數,與雅虎、甲骨文和Siebel的IPO大異其趣。
獨樹一格
大多數科技公司及其創辦人都寧願選一條阻力較小的上市之路來走,於是屈服於創投公司和銀行要求選擇致富途徑的壓力。會像Google這般,以七頁長的篇幅洋洋灑灑敘述公司長期經營理念,並要求投資人謹慎以對的公司,可謂絕無僅有。
從採取IPO競標認購方式,到創辦人Larry Page與Sergey Brin計劃藉A股和B股雙重股票結構保留逾50%的股票表決權,都顯示Google選擇不同的上市路途,期能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儘可能保留自主權,減少受股東利益至上的擺佈。
對照下,以往科技公司和金主迭有衝突。百年前,紐約金融家J.P. Morgan強迫愛迪生( Thomas Edison)接受屈辱條件以成立General Electric公司。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在1990年代曾因大股東不同意他對公司的願景,一度被迫捲鋪蓋走人。就連創業之初文化與Google近似的雅虎,在達康泡沫期間也不得不修正當初隨興、散漫的校園風格,引進前Warner Bros.主管Terry Semel掌舵後,轉向更嚴謹的商業作風。
借用許多技巧
不過,Google在贏得搜尋引擎市場霸主地位的過程中,也借用前人的許多寶貴經驗。
例如,Google依循前史丹福大學校友雅虎和Altavista創業的足跡,Google的基本技術,稱為PageRank的專利系統,也授權自該校。
Google也師法付費搜尋先驅Overture Services的成功模式,藉拍賣與關鍵字搜尋有關的贊助文字廣告賺錢,但Google更發揚光大,把它打造成規模更大、更賺錢的廣告網路。
目前Google有95%的營收靠廣告進帳。
Google最堅定不移的信念是:提供網路使用者簡單、快速的搜尋結果。Google去蕪存菁的網站極為素淨,和雅虎、微軟MSN等令人眼花瞭亂的入口網站大異其趣。
該公司也始終堅持非傳統式的管理風格。例如,共同創辦人Page和Brin曾有兩年的時間並肩經營Google,不設執行長職位,即使後來從Novell把Eric Schmidt挖角過來擔任執行長,兩人依然不改實質掌控該公司的作風,持續每周與部署開會,形成三人共治的特殊管理結構。
Google的產品發展策略也突破傳統,由三、四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共同發展新專案,稱之為「Googlettes」。
儘管財力雄厚,上市後可能變成鉅富,Google兩位創辦人一直希望保持隱私,避免受制於華爾街,這與一般科技公司迎合市場的IPO之路背道而馳。但消息來源透露,到頭來,連Page和Brin也不得不尊重員工和投資人的財務利益,而在2003年醞釀上市計畫。
Google的IPO公開聲明書反映創辦人與矽谷創投公司的妥協。
Moreover Technologies執行長Jim Pitkow說:「他們所做的,是不顧投資人和競爭者的壓力,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信念,他們在技術上最大的成功奠基於此。」Pitkow之前的公司,Outride Technologies,已被Google收購。
但Google作為上市公司,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決策制定、領導作風、管理階級結構,以及通常隨著公開上市而丕變的溝通方式等。任何潛在的問題,包括Overture因付費搜尋方式而提出的訴訟,都可能影響Google的管理作風和財力。(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pecial/0,2000064597,20089263,00.ht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