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0, 2004

2005年十大策略技術

Dan Farber著.唐慧文譯  2004/05/06

資訊長和其他資訊科技(IT)主管面臨各式各樣可能對競爭力和財務產生實質影響的技術,但哪些新的或既有的技術符合公司的目標,而且採用的時機已成熟,實難判斷。有鑑於此,Gartner選出2005年十大策略技術以供參考。

即時傳訊(Instant messaging)

Gartner預期,到2005年,不論是企業或消費者,60%的人際通訊會是當場即時傳出的。即時傳訊已席捲企業和各式的掌上型裝置。但Gartner研究部副總裁Carl Claunch說,安全顧慮、缺乏事後可追查的文件紀錄、服務品質有限、整合問題和欠缺對非文字媒體的支援,令企業對投資即時傳訊技術裹足不前。

「IM的安全性不足,因為基本的IM架構不是專為資料保全而設計,」Claunch說:「你不會想電子轉帳10億美元到巴貝多的某家銀行,然後用IM來確認這筆交易。」

然而,如今已有一些公司提供解決安全、稽查和整合問題的即時傳訊軟體。AOL、IBM、微軟、昇陽和雅虎已開始銷售企業版IM服務,包含資訊保全以及遵照政府指示存檔備查的功能。IBM正測試一種把電子郵件與IM功能整合為一的應用軟體,稱為NotesBuddy,可把IM交談內容存入電子郵件的收件信箱,且附檢索功能。

Claunch說,Gartner公司內部使用即時傳訊技術,已獲得正面的成果:電子郵件量減少四成,語音通話量更下降七成。

「一些IM提供安全性和資料存檔備查,但當你和企業外部人士通訊時,仍缺乏處理身分、認證和授權所需的工具,」Claunch說。

基於即時傳訊大受歡迎,企業為了讓員工開心同時提高生產力,必須制定即時傳訊的使用政策。未來,Claunch說,IM會進一步與應用程式整合,不再是孤立的線上對話、一關閉視窗就消失於無形。

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使用普及化

隨著Wi-Fi保護存取協定(WPA)贏得愈來愈多人的支持,與無線網路部署有關的安全顧慮已減輕。Claunch說,WPA會提供足夠的安全性,讓WLAN的應用更為普及,成為有線上網的一種替代方案。「人們一直保持謹慎,認為不值得冒險部署無線的區域網路(LAN),」但Claunch說:「WPA達到無線網路安全要求的門檻,久而久之,會讓只用有線網路的觀念愈來愈顯得可笑。」

WPA衍生自即將推出的IEEE 802.11i標準,兩種技術相容。802.11i標準(別稱WPA2)將把高階加密標準(AES)演算法納入,以提供比Wi-Fi安全性更周延的加密防護。通過WPA2認證的產品可望在今年稍後問世。

分類(Taxonomies)

Gartner預期,到2005年年底,如何建構分類技術以改善生產力,仍是讓使用者和軟體開發者頭痛的問題。分類法是一種把資訊按階層分門別類的方式。現代人時間和注意力有限,若能縮短找資料所需的時間,可能導致生產力與客戶滿意度提昇。例如,可用各式各樣的預設規則來過濾電子郵件的內容,以改良目前的文件搜尋。顧客查詢產品資訊時,若發現資料已用精心設計過的分類方式妥善標示,會留下更好的印象。

依照Claunch的說法,與消費者和企業內部員工接觸的應用軟體,其最大挑戰是確定分類法和用字不會讓搜尋資料的使用者覺得莫名其妙。人工和機器執行的分類結果,以及使用者搜尋資料所使用的術語之間,通常會存在一些不相連貫之處。

Gartner預期,到2005年年中,運用分類和剖析(profiling)法導覽內容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可望問世。諸如電子商務網站等企業資源蕪蔓龐雜,需要一套分類管理方式, Gartner建議調整公司內部使用或商業用的分類法,以人工分類和機器分類並存的方式進行。此外,企業必須編列預算,以建置有效分類系統所需之商業字彙、字典、專門術語和索引。

網路電話(IP Telephony)

網路電話,包括利用網際網路協定傳輸語音(VoIP)的技術,正一步步挨近主流用戶,但Gartner分析師預測,要到2006年才會躍為主流。「到2006年,大多數企業會充分完成部署網路電話基礎建設,並開始從諸多應用中獲得可觀的新增商業利益,」Claunch說。這些應用包括:以網路為基礎的會議、客服中心(call centers),以及整合式協做套餐(integrated collaboration suites)。

節省成本是採用網路電話系統的一大考量,而大多數企業正等著在汰換周期來臨時,換掉舊式的數位和類比式電話系統。ZDNet對400多位IT專業人員所做的意見調查結果發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屬的機構已把一大部分的語音和數據網路整合起來,以備未來改用網路電話系統。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受訪者說,採納網路電話的主要考量因素還包括: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ing)和其他整合式協做的功能,以及生產力的提昇的益處。

軟體作為服務(Software treated as services)

到2006年年底,Gartner預測,以服務為導向的發展,會促使80%以上的軟體公司改變軟體建構、包裝和銷售的方式。Claunch說:「網路服務(Web services)提供一種把應用程式當全套服務來製作的方式。一旦用這個新模式來打造標準的商業應用程式,真正的威力就會發揮出來。網路服務可跨越各種應用程式重複使用,且能配合貴公司特殊的商業流程而調整,把你既有的投資加以延伸和利用。」

儘管網路服務仍有身分、認證和其他安全問題有待解決,主要業者已紛紛計劃朝服務導向的模式邁進。Gartner預期,到2005年,打破流程界線共享資訊的企業,會傾向選擇服務型介面(service interfaces),而不是資料介面(data interfaces)。但更廣泛的網路服務部署,則有賴通用描述查詢與整合(UDDI)標準其他資源定位器(resource locaters)的進一步改良。

即時企業基礎建設(RTE infrastructure)

今天的運算環境不是為了讓IT投資發揮最大功用和效率而打造的。Claunch說,當今的應用程式服務各自建築在專屬的基礎建設上,各有各的功用,有如一座座孤島,無法在分散式的環境下輕易分享資源。而且,伺服器、儲存設備和網路的利用率偏低。若缺乏適當的技術和應用程式設計,難以調節、提供和分享伺服器的資源,以滿足各種程度的服務需求。「今年我們的資訊長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被[受訪者]選為頭號的問題,就是有必要發展和管理更有效率的IT基礎建設,」Claunch說:「我們希望移植到即時基礎建設,更全面監控所有的資源,作為所有工作負荷需求的統籌供應來源。」

Claunch說,要提昇資源利用率、改善反應的敏捷度並降低總擁有成本,必須把建構運算服務的基本元素虛擬化(virtualized)、自動化(automated),而且要能夠在更高的抽象(abstraction)層級控制這些元素。加強基礎建設的彈性和即時性,有助於存取即時資訊,進而改善決策過程。Gartner預料,訂有政策以管理分散式環境的即時基礎建設,要到2005年以後才會演變成主流技術。

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

公用運算也與即時基礎建設和IT資源共享相關。Claunch指出,公用運算是把風險從自家IT部門轉移給供應者的IT服務供應模式。Claunch說:「這是一種更有彈性、而且可以預知的模式。使用者不必自行挑選、擁有和管理IT設備,就可向公用運算提供者購得系統運作的成果。」

通常,公用運算的訂價模式是根據使用量而定,採取「用多少付多少」的授權付費模式,讓企業既滿足巔峰用量所需,也不必付出巨額的資本投資。今天,各種代管服務(hosting services)都提供某種形式的公用運算計費方案,透過瀏覽器、網路服務、專屬介面或用戶端程式供用戶存取,Claunch說。Gartner預估,到2007年,採用公用運算模式的企業將從今天的15%提高到30%。

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

網格運算又比即時基礎建設和公用運算邁前好幾步。網格運算是一種概念、一種術語,也是各大企業和新創公司業已採納的一種重要的前瞻性計畫。但Claunch警告,有些公司宣傳的網格運算也許誇大不實。

網格運算脫胎自科技運算應用程式,那些程式需要大量的運算效能,以解決諸如生命科學研究和氣象模擬等問題。網格環境把應用程式分解成眾多的部分,可分別在獨立的電腦上同時執行,不必集中成單一的叢集(cluster)。企業現在正探尋以網格運算模式,來執行商業應用和公用運算。

Gartner預期,網格運算對營利企業的主要用途,會是用來處理計算密集的工作負荷,例如複雜的商業和財務分析,但那會是2006年底的事情。Gartner認為,公用運算服務要到2008年,才可能採用網格模式。Claunch指出,網格運算的技術標準仍在演變之中,而平行處理的定製應用程式也需要時間改良。

網路安全功能整合

Gartner預期,到2006年,60%的防火牆和入侵偵測功能會透過網路安全平台提供。屆時,主要安全軟體供應商都會打造出整合式的安全功能套餐,具有統一管理的機制,解決企業各個面向的資料保全問題。

此外,Gartner預期,內容掃描和防堵垃圾郵件的功能,仍會獨立於整合型安全平台之外,但會有兩項新的產品類別應運而生:供管理安全服務之用的高階連線加速裝置(wire-speed devices),以及小規模環境適用的較低階裝置。

射頻識別標籤(RFID tags)

Gartner認為,到2012年,射頻識別(RFID)和類似的無線晶片會有所變化,從供應鏈管理技術演變成能夠帶給消費者附加價值的應用,例如找尋物件所在位置和狀況回報等。可預期的是,RFID標籤的成本會降到部署此技術變得理所當然的地步。

使用RFID,可追蹤產品的生命周期,提供更多、更深入的過往資料紀錄,也能提昇市場效率。感應器可能嵌入不耐久存的產品裝運設施,以便在貨物從倉庫運往商店上架的途中,監看溫度、震動、腐壞和其他因素。

fr.: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62852,20089316,00.ht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