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1, 2004

研究:Google流量導引稱冠

CNET新聞專區:Dinesh C. Sharma  31/03/2004

新的排行榜顯示,Google仍然超越競爭對手Yahoo及MSN,穩坐搜尋引擎龍頭。

市場研究公司WebSideStroy在週二表示,以網際網路上搜尋引擎快照的使用來算,本月美國網路上流量導引(referrals)比例Google一直維持最高。例如3月23日總計達到41%,比2003年3月時同一天的36%還要高。

Yahoo則以27%位居第二,較一年前的31%還低;微軟的MSN則是20%,比去年稍高。但是雅虎的數字並不包括旗下Overture Services的導引流量。

搜尋的「流量導引」(referral)指的是搜尋網站導引到其他網站的訪客流量(visitor traffic)。其中包括了付費關鍵字的導引,以及搜尋網站上的免費搜尋結果和橫幅廣告等等導引。WebSideStory表示,在研究中,3月23日採樣了2500萬個獨立瀏覽器(unique browsers),並以該日做為整個月的搜尋活動指標。

「重點在於Google與Yahoo的差距在加大。」WebSideStory分析師Geoff Johnston表示。「Yahoo的市場佔有率在流失,而來搶食的不只Google,還有MSN。」

Johnston進一步指出,在歐洲及亞洲某些國家裡,甚至Google的前景還要更樂觀,有些地方其市場佔有率足足是美國地區的兩倍。

WebSideStory的數據只是Google在搜尋市場領導地位的諸多最新證據之一。日前Nielsen/NetRatings的報告顯示,一月份裡有39%的有效上網者(或者相當於5930萬個獨立瀏覽者)使用Google做搜尋,而Yahoo和MSN各別都只拿下30%左右。

市場研究公司指出,三年前,Yahoo在美國的搜尋流量導引拿下高達37%,而Google只有12%,比MSN少了將近15%。

不過Google的競爭對手並不會坐以待斃。Yahoo上週表示,將以5.75億美金買下歐洲的電子商務網站Kelkoo。同時微軟也在新的搜尋相關服務上有很積極的計畫。(郭和杰)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8622,00.htm

Wednesday, March 31, 2004

義大利承認掛號email等同掛號郵件

義大利內閣日前通過行政命令,賦予掛號電郵與一般掛號郵件相同的法律地位。

義大利創新暨科技部長Lucio Stanca指出,目前義大利政府部門每發送一封郵件需要24美元,但以電郵替代僅需2.4美元。而像義大利外交部以電郵取代電報,大幅減少紙張消耗超過17公噸,因此義大利決定在歐洲率先承認掛號電郵的法律效力。

義大利政府已授權20家合格ISP提供掛號電郵服務,消費者寄發掛號電郵後,會收到其ISP給的寄發掛號電郵確認收據,並會收到收件人的ISP所寄發電郵送達回執確認電郵。

義大利政府規定,ISP必須保存所有掛號電郵兩年備查,而如果消費者遺失掛號電郵收據,ISP的掛號電郵紀錄也可做為法律證明文件。

義大利政府將不限各ISP採用的電郵掛號技術,但規定必須保證安全不會被外力介入干擾,同時必須符合國際及歐洲的電郵安全規範。

義大利除了在承認掛號電郵法律地位上領先歐洲各國,義大利目前也有全歐最多的125萬人登記使用電子簽名,有13家廠商被授權提供電子簽名服務。據估計,採用電子簽名的電子信函,一年可為義大利企業節省3.12億美元。(IDG News Service)

fr. : http://www.itworld.com/Tech/2987/040326italianemail/

2003年網路廣告創下約新台幣13-15億元營收

Yahoo!奇摩、蕃薯藤、聯合線上等入口網站平均成長值達40%以上

根據資策會調查統計,2003年9月底止的上網人口877萬人〈2002年底859萬人〉;2003年第三季為止的寬頻用戶為270萬〈2002年底為210萬戶〉;相較於2001年、2002年台灣網路人口、寬頻用戶數的快速成長,2003年台灣在網路環境上呈現趨緩的穩定成長趨勢。但是,網路使用人口在寬頻和窄頻上的數字消長、使用網路行為上的轉變、入口網站用心經營、網路行銷經驗累積之下,各網站在2003年網路廣告營收上創下35%上下的不錯成績。

新台幣13至15億元的營收是市場普遍的估計,幾個居領導地位的綜合入口網站成長超越平均成長值,Yahoo!奇摩2003年成長達60%、蕃薯藤成長40%;新聞網站表現突出的的聯合線上也達到60%的成長率。對未來2004年的網路廣告成長,大都抱持樂觀看法,PC Home預估50%成長率,蕃薯藤上看40%成長……;2004年整體網路廣告達成新台幣20億元的營收,是市場頗為一致的期待。

形成2003年網路廣告營收成長的重要因素大致有三:

1. 網路寬頻趨勢:家庭是以電話撥接的窄頻網路主要使用場所,資策會調查顯示窄頻正在逐漸萎縮當中,寬頻網路取而代之,在家庭的滲透率已到了73%。寬頻趨勢使網路運用深入生活,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

2. 使用網路行為改變:由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與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共同舉辦的「台灣網友網路生活行為研究」指出,除了收發電子郵件仍是使用網路的最重要目的之外,不論網友在家或辦公室,74%以上比例以瀏覽資訊為目的。資策會「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調查中也指出,寬頻家庭的每週平均上網時間超過窄頻家庭近一倍。網友使用網路取得資訊及使用時間的增加,形成網路廣告的效益。

3. 入口網站經營特色形成:2003年各主要入口網站各自發展出經營特色和多元的服務內容,有利於廣告主接受網路廣告,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網路幫助廣告主作到分眾、精準行銷的效益。社群和會員是各大網站贏得廣告主信賴的重要因素。這使得網站可以靈活地透過專案配合、版面設計、話題操作、置入性行銷等創新手法達到廣告效果

4.網路行銷技術:2003年整個網路廣告環境呈現活潑靈活的變化,入口網站提供了版面和運用上的靈活空間,使得網路廣告代理業者得以在行銷技術、創意獲得更多經驗累積。一向以金融、3C、電信為大宗的網路廣告,在2003年吸引了更多消費性商品、女性商品、汽車及以品牌提升或升級經營會員為目的的產品投入網路廣告預算。

2003年網路廣告成長的因素也是奠定2004年廣告營收的重要立基。尤其網路頻寬提升,將近一步推升網路廣告發展。其中,幾個發展值得業界觀察:

1. 網路頻寬升級至2M/128K有利多媒體廣告的呈現,對品牌廣告有一定吸納效果

2. 如果以媒體到達率而言,AC尼爾森在2003年公布前半年的媒體接觸率中,網路已經達到59%超越報紙的51.8%。網路成為第二大媒體的事實只待更嚴格的調查數據來完成檢驗便可確立。事實上,在青少年人口中,網路的接觸率已經與電視不相上下。2004年整體網路人口成長、上網時間增加等趨勢,將影響網路廣告在整體廣告市場所分配的比重及角色。

3. 入口網站在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後,大都期待能夠健全產業供應鏈,減少投注在廣告提案及製作的人力成本。一方面整體網路廣告是場規模擴大、一方面網站經營策略所需,傳統廣告代理商、媒體服務公司如何因應此一變化是一個重要議題。網路行銷操作複雜、技術門檻高、執行時講究互動和即時性,所耗費的人力、時間多於傳統媒體,利潤卻較低。不同於網路行銷專業公司,綜合廣告代理商中僅有少數幾家設有互動行銷部門,執行人數少則一人扛起所有執行任務,多則4到5人;媒體服務公司分配到網路廣告執行的人力更是少。面對網路廣市場的成長、網路媒體角色的變化和網路行銷技術多元、靈活的專業執行趨勢,適當的組織策略調整恐怕是必要的因應。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

Google 在台推出線上廣告企畫案

Google Inc.近日推出其屢獲殊榮的廣告企畫案Google AdWords(TM)之中文版。

台灣的廣告商將可透過中文網頁系統創製Google AdWords中文廣告 ,能更有效地針對使用中文的Google使用者並進行行銷活動。

Google AdWords 提供簡易的線上廣告平台,各大企業都能接觸到正在主動搜尋相關產品及服務的Google用戶。通過Google AdWords,廣告文案會貼在相關搜尋結果的上方和右邊。由於Google AdWords採用「每次點擊成本」(cost-per-click;CPC)的計費模式,有人點選廣告時,廣告商才需要付費。因此,廣告商得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吸引新客戶。

廣告商可利用新的Google AdWords中文線上系統規畫行銷活動,吸引當地與全球消費者。這套系統方便易用,包括簡體與繁體中文在內,涵蓋超過180個國家與16種語言。要建立全新的廣告,費用僅從5美元起,而大部份廣告更可即時在線上放送。

Google全球銷售與實地營運資深副總裁Omid Kordestani 表示:「Google AdWords的中文版為各行各業締造商機。從今以後,中文廣告商將可接觸本地以至全球數以百萬計、搜尋相關產品或服務的潛在客戶。」

全球有超過15萬的廣告商使用Google AdWords,它是網路業中最大、成長最迅速的搜尋廣告企畫。許多台灣廣告商早已使用Google AdWords 英文版來行銷其產品與服務。例如台灣一家行銷全球的手繪藝術品零售公司Oceansbridge.com便利用Google AdWords締造商機。

Ocean's Bridge 集團董事長James Skidmore表示:「Google AdWords 是我們產品銷售之最大動力。它的網頁系統操作更是非常簡便,我們將持續採用此行銷方法,令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

義大利承認掛號email等同掛號郵件

義大利內閣日前通過行政命令,賦予掛號電郵與一般掛號郵件相同的法律地位。

義大利創新暨科技部長Lucio Stanca指出,目前義大利政府部門每發送一封郵件需要24美元,但以電郵替代僅需2.4美元。而像義大利外交部以電郵取代電報,大幅減少紙張消耗超過17公噸,因此義大利決定在歐洲率先承認掛號電郵的法律效力。

義大利政府已授權20家合格ISP提供掛號電郵服務,消費者寄發掛號電郵後,會收到其ISP給的寄發掛號電郵確認收據,並會收到收件人的ISP所寄發電郵送達回執確認電郵。

義大利政府規定,ISP必須保存所有掛號電郵兩年備查,而如果消費者遺失掛號電郵收據,ISP的掛號電郵紀錄也可做為法律證明文件。

義大利政府將不限各ISP採用的電郵掛號技術,但規定必須保證安全不會被外力介入干擾,同時必須符合國際及歐洲的電郵安全規範。

義大利除了在承認掛號電郵法律地位上領先歐洲各國,義大利目前也有全歐最多的125萬人登記使用電子簽名,有13家廠商被授權提供電子簽名服務。據估計,採用電子簽名的電子信函,一年可為義大利企業節省3.12億美元。(IDG News Service)

fr. : http://www.itworld.com/Tech/2987/040326italianemail/

2003年網路廣告創下約新台幣13-15億元營收

Yahoo!奇摩、蕃薯藤、聯合線上等入口網站平均成長值達40%以上

根據資策會調查統計,2003年9月底止的上網人口877萬人〈2002年底859萬人〉;2003年第三季為止的寬頻用戶為270萬〈2002年底為210萬戶〉;相較於2001年、2002年台灣網路人口、寬頻用戶數的快速成長,2003年台灣在網路環境上呈現趨緩的穩定成長趨勢。但是,網路使用人口在寬頻和窄頻上的數字消長、使用網路行為上的轉變、入口網站用心經營、網路行銷經驗累積之下,各網站在2003年網路廣告營收上創下35%上下的不錯成績。

新台幣13至15億元的營收是市場普遍的估計,幾個居領導地位的綜合入口網站成長超越平均成長值,Yahoo!奇摩2003年成長達60%、蕃薯藤成長40%;新聞網站表現突出的的聯合線上也達到60%的成長率。對未來2004年的網路廣告成長,大都抱持樂觀看法,PC Home預估50%成長率,蕃薯藤上看40%成長……;2004年整體網路廣告達成新台幣20億元的營收,是市場頗為一致的期待。

形成2003年網路廣告營收成長的重要因素大致有三:

1. 網路寬頻趨勢:家庭是以電話撥接的窄頻網路主要使用場所,資策會調查顯示窄頻正在逐漸萎縮當中,寬頻網路取而代之,在家庭的滲透率已到了73%。寬頻趨勢使網路運用深入生活,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

2. 使用網路行為改變:由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與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共同舉辦的「台灣網友網路生活行為研究」指出,除了收發電子郵件仍是使用網路的最重要目的之外,不論網友在家或辦公室,74%以上比例以瀏覽資訊為目的。資策會「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調查中也指出,寬頻家庭的每週平均上網時間超過窄頻家庭近一倍。網友使用網路取得資訊及使用時間的增加,形成網路廣告的效益。

3. 入口網站經營特色形成:2003年各主要入口網站各自發展出經營特色和多元的服務內容,有利於廣告主接受網路廣告,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網路幫助廣告主作到分眾、精準行銷的效益。社群和會員是各大網站贏得廣告主信賴的重要因素。這使得網站可以靈活地透過專案配合、版面設計、話題操作、置入性行銷等創新手法達到廣告效果

4.網路行銷技術:2003年整個網路廣告環境呈現活潑靈活的變化,入口網站提供了版面和運用上的靈活空間,使得網路廣告代理業者得以在行銷技術、創意獲得更多經驗累積。一向以金融、3C、電信為大宗的網路廣告,在2003年吸引了更多消費性商品、女性商品、汽車及以品牌提升或升級經營會員為目的的產品投入網路廣告預算。

2003年網路廣告成長的因素也是奠定2004年廣告營收的重要立基。尤其網路頻寬提升,將近一步推升網路廣告發展。其中,幾個發展值得業界觀察:

1. 網路頻寬升級至2M/128K有利多媒體廣告的呈現,對品牌廣告有一定吸納效果

2. 如果以媒體到達率而言,AC尼爾森在2003年公布前半年的媒體接觸率中,網路已經達到59%超越報紙的51.8%。網路成為第二大媒體的事實只待更嚴格的調查數據來完成檢驗便可確立。事實上,在青少年人口中,網路的接觸率已經與電視不相上下。2004年整體網路人口成長、上網時間增加等趨勢,將影響網路廣告在整體廣告市場所分配的比重及角色。

3. 入口網站在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後,大都期待能夠健全產業供應鏈,減少投注在廣告提案及製作的人力成本。一方面整體網路廣告是場規模擴大、一方面網站經營策略所需,傳統廣告代理商、媒體服務公司如何因應此一變化是一個重要議題。網路行銷操作複雜、技術門檻高、執行時講究互動和即時性,所耗費的人力、時間多於傳統媒體,利潤卻較低。不同於網路行銷專業公司,綜合廣告代理商中僅有少數幾家設有互動行銷部門,執行人數少則一人扛起所有執行任務,多則4到5人;媒體服務公司分配到網路廣告執行的人力更是少。面對網路廣市場的成長、網路媒體角色的變化和網路行銷技術多元、靈活的專業執行趨勢,適當的組織策略調整恐怕是必要的因應。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

Google 在台推出線上廣告企畫案

Google Inc.近日推出其屢獲殊榮的廣告企畫案Google AdWords(TM)之中文版。台灣的廣告商將可透過中文網頁系統創製Google AdWords中文廣告 ,能更有效地針對使用中文的Google使用者並進行行銷活動。

Google AdWords 提供簡易的線上廣告平台,各大企業都能接觸到正在主動搜尋相關產品及服務的Google用戶。通過Google AdWords,廣告文案會貼在相關搜尋結果的上方和右邊。由於Google AdWords採用「每次點擊成本」(cost-per-click;CPC)的計費模式,有人點選廣告時,廣告商才需要付費。因此,廣告商得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吸引新客戶。

廣告商可利用新的Google AdWords中文線上系統規畫行銷活動,吸引當地與全球消費者。這套系統方便易用,包括簡體與繁體中文在內,涵蓋超過180個國家與16種語言。要建立全新的廣告,費用僅從5美元起,而大部份廣告更可即時在線上放送。

Google全球銷售與實地營運資深副總裁Omid Kordestani 表示:「Google AdWords的中文版為各行各業締造商機。從今以後,中文廣告商將可接觸本地以至全球數以百萬計、搜尋相關產品或服務的潛在客戶。」

全球有超過15萬的廣告商使用Google AdWords,它是網路業中最大、成長最迅速的搜尋廣告企畫。許多台灣廣告商早已使用Google AdWords 英文版來行銷其產品與服務。例如台灣一家行銷全球的手繪藝術品零售公司Oceansbridge.com便利用Google AdWords締造商機。

Ocean's Bridge 集團董事長James Skidmore表示:「Google AdWords 是我們產品銷售之最大動力。它的網頁系統操作更是非常簡便,我們將持續採用此行銷方法,令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

Tuesday, March 30, 2004

Passport走不出死胡同?

CNET新聞專區:David Becker  2004/03/24

還記得微軟曾承諾要當網友在線上商務領域上,最值得信賴,且無所不在的嚮導嗎?

這是幾年前微軟剛開始鼓吹Passport線上認證服務時的計畫,微軟認為該服務可一舉補足線上購物最令人擔心之處。微軟希望可銷售Passport服務給電子商務廠商,只要有微軟儲存的密碼與個人資料及財務資料等,就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易。

但實際上的結果卻不如原先預期。Passport的使用僅限於微軟自家的網站以及少數親密的合作夥伴網站上,而這一切可歸咎於客戶排斥、多次微軟高知名度的意外事件,以及產業多半支持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之故。

分析師現在認為Passport在來年可能只會是微軟網際網路架構的其中一部份,而原本管理身份認證資訊的部分則會轉移到下一版Windows作業系統Longhorn版本上。

「Passport似乎已經沒有什麼重大角色,它已非兩三年前所描繪的那個情況了。」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分析師Matt Rosoff表示。「我預期微軟過段時間應該會表示Passport僅適用於微軟網站與部分親密夥伴,如此而已。」

「市場多半排拒一個專屬,且與微軟綁在一起的作法。」Gartner分析師John Pescatore表示。「我們實際上看到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不斷有進展,而Passport一直都只是微軟私底下自己在搞的技術。」

微軟代表遲遲不願針對本文發表回應。「我們沒有什麼新的東西要補充的,」一位代表表示,僅表示微軟會繼續堅持Passport路線。

除了偶然發生的斷線故障意外事故外,微軟主管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談到Passport了。

微軟是在1998年四月收購Firefly Network後取得Passport技術,一年後該公司重新推出該服務來當作電子商務策略的一環。

Passport認證內建於微軟網路服務中,比如Hotmail電子郵件服務與The Zone遊戲區,該公司也曾表示計畫轉售Passport服務給其他網站當作消費網路服務策略的一部份。

但幾年後,僅有少數幾家大型網站支援Passport簽入技術,且還是當作次要選項。一開始曾被大力宣揚過鼎力支持eBay拍賣網,現在只有在客戶支援索引內才能找到Passport服務的選項。

普及率不高

Passport市場難以普及有好幾個原因,分析師說,一開始是客戶興趣缺缺。Passport最大的承諾是網友可單一登入即可在多家網站中購物,簡化電子商務流程。但消費者似乎很少碰上使用微軟認證流程的線上購物商。

「微軟的Passport似乎是要解決一個不曾存在的問題。」Pescatore表示。「消費者看不出單一簽入會帶來任何好處。假如我在eBay,我會直接前往航空公司的網站購買飛機票嗎?消費者看不出這項效益,商家在看不到前景下也不敢貿然投資。」

接連幾次重大的Passport問題也讓微軟有心推廣的作為付之一炬。Passport伺服器曾導致微軟服務長期斷線;Passport中的安全漏洞也曾讓用戶個人資料與信用卡資料有外洩之虞;歐盟也曾跟微軟發生嚴重爭執,歐盟嚴格限制微軟所能蒐集的資訊。

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商家有興趣簡化單一認證者,也不敢貿然將所有資料都交給微軟。

「這不是只有Passport的安全問題,而是整個微軟的紀錄問題。」Burton公司分析師Gerry Gelbel表示。「企業都希望為持自主性,因此若要將所有資料都交給微軟,他們就會有些顧慮。」

Liberty強力挑戰

由於外界對於微軟是否有能力控管一個中央統籌的認證系統深表懷疑,也因此當有其他比較可能的替代方案出爐後馬上就獲得熱烈響應。由昇陽發起、並獲多家大廠(包括英特爾)支援的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主張制訂聯邦認證負物的標準,資料可由電子商務廠商共享,而非由單一人所掌控。

該組織最近推出一個重大規格更新,並有31加廠商已經開始推出或研發支持這些標準的產品,自由聯盟商業行銷主席Simon Nicholson表示。

「很顯然市場已經清楚表示,大家希望的技術是必須依照公開標準的,且不可以將資料集中保管於某加廠商的伺服器上,大家要的事聯邦模式。」他說。

分析師Pescatore表示微軟一開始就把Passport計畫搞得太過侵入性,影響過大,「他們原本的架構是微軟永遠都會在裡面插一腳,他們不僅只是賣給你一套軟體而已。」他說,「雖然後來他們也說要改成聯邦制,讓廠商自行架設Passport伺服器,但為時已晚。」

信用卡廠商與其他基礎建設大廠都樂意靜待自由聯盟的計畫出爐。「自由聯盟進展較慢並不是問題,因為金融產業也沒有急著馬上就要採用聯邦認證服務。」Pescatore說,「自由聯盟要採用公開標準的架構,廠商對這種比較有信心。」

Passport的問題也與微軟近年來逐漸喪失成為服務公司意願有關。微軟近年來陸續拋棄許多原本綑綁在.Net名號下的宏偉計劃,這些計畫原意是要將軟體變成可透過Web傳送的服務。後來微軟反而逐漸倚賴第三方夥伴來提供這類服務市場。

「我認為微軟已經對租賃業務喪失興趣了,除非是部分可協助些受軟體的情況是例外。」Rosoff表示。「他們在.Net My Services的事情上承受許多公關失策,而Passport也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Rosoff也表示Passport還是會持續在微軟網站上使用,部分服務還會出現在以後的技術中。

「我認為微軟會做一些技術上的演進,或許會在未來的版本中出現,」Gebel表示,「若你看看Longhorn與Indigo,他們顯然將更多網路服務架構加入此一平台中,大家會看到有不同形式的聯邦作法。」(陳奭璁)

fr.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opic/0,2000062938,20088451,00.htm

付費搜尋當紅 搜尋併購風竄起

CNET新聞專區:Evan Hansen and Jim Hu  29/03/2004

網路搜尋產業火力全開,上週五兩樁收購案讓原本已經火熱的領域更添旺氣。

Yahoo以5.75億美元買下歐洲比價網站Kelkoo之舉是該公司三年半來的第四度收購行動。同一天,InfoSpace也針對另一個成長快速的搜尋領域,以1.6億美元買下線上黃頁廠商Switchboard。

這些收購行動使得網路搜尋廠商進來股價頻頻創新高,連一些原本默默無聞的公司,如Mamma.com,股價都可從2美元跳至10美元。

其他獲得投資人青睞的搜尋廠商還包括Ask Jeeves,截至週五為止,該公司34.2美元的股價幾乎已經創下一年來新高(最低曾達6.7美元);該公司上月也曾宣布以現金加股票3.43億美元買下Interactive Search Holdings。

InfoSpace股價週五上漲15%,達36.45美元;Yahoo則微幅漲了0.4%,達47.13美元。

分析師表示市場這波熱潮主要是受Yahoo的Overture與Google的Adwords這類付費搜尋服務成功的刺激。這類關鍵字搜尋銷售在2003年第三季整個17.5億美元的線上廣告營收中成長了31%,根據線上廣告貿易組織IAB的數字顯示。

「付費搜尋現在被炒得火熱,但許多行銷業者在這方面投入不少預算刺激線上流量與銷售也是不爭的事實。」Jupiter分析師David Schatsky表示。「雖然行銷人員向我們表示不知道這樣的支出是否正確,但他們的確看出付費搜尋有其效益所在。」

Yahoo幾番蒐購下來已經奠定搜尋技術最大買家的地位,這也使得它的最大敵手--微軟與Google--只得採取自行開發技術的方式來搶攻市場。

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上週四表示他很後悔之前沒有投入更多預算在搜尋技術研發上,但現在已經急起直追,預計12個月內會推出自家搜尋產品。

「我不僅相信微軟有能力建立最優秀的搜尋技術,我也認為微軟不需要藉助收購就能開發出這樣的技術,微軟作風一向如此。」Schwab Soundview分析師Rohan如此表示。

Google多半也是靠自家技術,雖然之間曾做過一些小型收購行動。例如該公司在去年九月就以不詳的金額買下搜尋新創公司Kaltix,可進行更佳個人化的搜尋結果。

Yahoo之前幾番蒐購策略,比如1999年以45億美元買下GeoCities與Broadcast.com都曾被批評為金額過高,但分析師認為Yahoo的搜尋收購策略應該還算合理。

「他們的策略是購買已經驗證過的概念,購買特定地理區域或領域中的熱門網站,」Avondale公司分析師Frank Gristina表示。「若你的資源夠多,這顯然是個可成長的策略。」

除了Kelkoo與Inktomi之外,Yahoo在2003年11月也以1.2億美元買下中國3721網路軟體;並在2003年7月以16.3億美元買下Overture。在連帶收購Overture之中,Yahoo順便將Overture之前買下的Altavista與Fast Search and Transfer都納入自家旗下。

Yahoo表示此次Kelkoo收購將可擴展該公司的國際業務,並讓廣告主能更有效的找到潛在買主。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8568,00.htm

網路詐騙日益嚴重

記者鍾翠玲/台北報導  26/03/2004

隨著上網人數愈來愈普及,網際網路也成犯罪手法肆虐的新場所,網路釣魚(phising)也漸成詐騙集團常用的花招。

網路釣魚(phishing)一詞來自釣魚(fishing),是誘騙手法的一種。它往往是偽照知名公司的網站,或是冒充名義發出假造郵件,以騙取不知情的使用者的使用者名稱、密碼,或是銀行帳號等機密資訊。也有使用者點入垃圾郵件中的網頁連接到假造的網站,信以為真地輸入機密資料。

「反網路釣魚工作小組」(Anti-Phishing Working Group, APWG)所發佈的「網路釣魚相關趨勢報告」(Phishing Attach Trends Report)指出,網路釣魚現在為禍情況日漸嚴重。這個組織是一個旨在消弭網路釣魚的產業協會,網站並提供網友通報網路釣魚的網址。

根據這個報告,今年一月共發生157次網路釣魚,平均每日有5.7次, 比上個月多了52%。而最近的報告顯示,二月網路釣魚事件更提升為282件,每日9.7次,成長率再攀升為60%。

APWG的統計指出,被冒用公司網站或郵件寄件者多半是知名的線上零售商、銀行或保險公司。像是eBay、PayPal、AOL、微軟及美國運通都曾被冒用,其中eBay更是「蟬連」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被冒充次數的第一名寶座。

雖然國內目前還沒有類似報告,不過網路釣魚相關的垃圾郵件的議題,去年已在國內形成討論。例如,由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SOSA)、Hinet、Seednet、雅虎等相關業者開始呼籲立法管制垃圾郵件的傳遞。

另外,一些用來防堵垃圾郵件的產品也可用以防止網路釣魚。防毒軟體供應商如McAfee、趨勢科技、賽門鐵克、組合國際以及其他網路安全設備,也都具有反垃圾郵件功能。

而除了從立法及產品面來防堵垃圾郵件外,使用者也應該小心被「釣上」。像是SOSA指出,使用者對於來路不明的郵件,即使不想再收到,也不要輕易回覆,否則就等於讓對方確知這是有效的電子郵件。

McAfee建議傳送郵件的公司最好建立一個原則,在每封傳送到客戶的電子郵件上加上驗證資訊,以便區分合法與惡意的郵件。McAfee並建議,企業網站上應採用強驗證機制,因為若企業在使用者登入網站時不以手動輸入機密資訊 (如信用卡號碼或密碼),詐騙者就更難取得使用者的詳細資料。

賽門鐵克北亞區技術總監王岳忠則提供防止網路銀行帳戶及密碼被偷的方法。王岳忠指出,使用者應該將平時瀏覽的網站分成三等級,分別是完全不牽涉交易、純粹是電子報的網站;一般線上購物網站;以及網路銀行的網站。線上購物網站又可分為入口網站提供連結的線上商店,以及知名的線上零售商,如PC home,而消費者對前者的警覺心就要提高。

王岳建議,三種網站應該使用不同的使用者名稱及密碼;愈後面代表資料牽涉的重要性愈高。

對於網站要求留下身分證字號或帳號等機密資訊,「使用者應該以有沒有必要知道(need-to-know-based)來判斷應不應該留下密碼,」他補充,「如果一個電子報網站硬要你留下銀行帳號,你寧可不要訂也不要上當。」

王岳忠指出,由於網路釣魚的網站手法愈來愈高明而難以判斷,因此許多人一個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通用各網站的作法相當危險。「也就是說,你現在已經開始交易的網站,最好立刻去把密碼改掉。」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8530,00.htm

另類Spam:不能忽略的「釣魚」手法

David Berlind‧陳奭璁整理  2004/02/26

如果你還不曾聽說過phishing(網路釣魚),那麼你應該對它有個認識。正如許多垃圾郵件(spam)一樣,phishing是一種未經許可擅自寄送的商業郵件。差別在於,垃圾郵件不一定是涉及詐欺,但所有的phishing都是駭客惡意設下的一種騙局。無論對企業還是消費者來說,跌進phishing陷阱都難免造成巨大的損失。

數位版的姜太公釣魚

phishing這個新名詞,是將英文fishing(釣魚)的第一個英文字母"f",改變為"ph"。其實兩者意義上也差不多,英文的fishing是釣魚,於是phishing便有了一個很好的中文直譯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正如字面所暗示的,phishing是透過垃圾郵件來詐騙網友的個人資料,一般多半是藉口他們的資料需要更新,或者基於安全理由需要重新進營身份驗證,如此便可騙取網友的帳號ID與密碼。電子郵件接收人在毫無懷疑的情況下提供了他們的資訊,然而就在數小時甚至幾分鐘的短時間內,那些未經授權的交易就將使受騙者蒙受巨大損失。

現在,大多數人都能夠意識到不能在網際網路上隨意透露個人資訊。但是對於新型態的phishing電子郵件騙局來說,網友卻很難加以判別真偽,因為詐騙者所捏造的收件人與寄件人跟合法公司所寄的一模一樣。

除了捏造資料外,這類詐騙郵件通常也會使用HTML格式的網頁電子郵件。乍看之下,這類電子郵件仿佛是值得信任的,不管是商標、標識、圖形,以及公司的鏈結全都一映俱全。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HTML頁面都直接使用了正牌網站的圖檔。我收到過許多仿冒PayPal公司網頁的phishing電子郵件,所顯示的網址似乎是真實的,似乎只需要輕輕點下這些鏈結就能夠登錄PayPal網站。然而這些鏈結卻正是仿冒網頁設置的陷阱,它們實際上鏈結的是一個無法解讀的IP網址,而非PayPal網域中的真實頁面。

EBay拍賣網站旗下的PayPal公司是phishing最常利用的目標。如果你收到一封來自PayPal的電子郵件,而你並非PayPal成員,那麼很容易就能斷定這是一個phishing陷阱。另一方面,如果你像我一樣是PayPal會員,或許就很難透過郵件本身判斷其內容的真實性。

根據網路釣魚防制工作小組(Antiphishing Working Group)主席David Jevans指出:PayPal並非是詐騙集團唯一利用的目標。網路上雖然有35%詐騙案是利用Paypal網頁,但其他包括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信用卡發行公司、零售商或其他類型的商業交易,都不可避免的成為詐騙成員利用的對象。2003年10月,英國NatWest由於受到這種惡意攻擊,不得不在12月份關閉公司網站。那麼,Visa也曾在假日旺季期間成為歹徒的目標

企業成了頂罪羔羊

Jevans還表示,大多數針對消費者的詐騙金額大都在100美元之內。這是由於在短時間內,小規模的交易往往不易引起大眾的特別注意。迄今為止,phishing攻擊報告中記錄的最大金額案例是16,000美元。如果詐騙者釣到用戶的信用卡帳戶資訊,那麼無論對持卡者或銷售商來說,都意味著將面臨損失的風險。Jevans同時指出,詐騙者利用phishing進行大額詐欺時,其攻擊對象通常由消費者個人轉向公司或企業。

不過,因信用卡交易引起的金融風險還不算是企業的最大損失。許多案例中,為了保持良好的客戶關係,若客戶因此而有金錢損失時,被冒用的機構往往會全額賠償,即使他們有明文政策聲明沒義務這麼做。這些成本也會轉嫁到企業營運成本上,比如多家澳洲銀行便撥出200萬美元專門當作跟釣魚詐騙相關的賠償基金。

Jevans同時例舉了因phishing引起的其他損失。當NatWest被迫關閉其網站時,為方便與消費者進行聯繫,它們不得不支出大筆費用架設客服專線。在這種情形下,由於線路繁忙很可能導致消費者失去耐心,從而放棄購買。

此外,當大量用戶帳號被「釣魚」成功獲取之後,將導致另一種意想不到的費用的產生。即:為每個用戶發行新信用卡、帳號和密碼的費用大約是50-60美元。由此可見,如果有2000個帳戶遭到竊取,其費用的極速增長是驚人的。同樣,一旦詐騙成員成功地仿冒了一家合法公司的網頁,原本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email信賴感也會跟著被破壞,結果導致合法公司更難透過電子郵件與客戶做溝通。

賠償責任也是被盜用的合法企業所關注的主要議題。目前,反釣魚工作小組旗下成員就有一個企業成員遭到客戶提出控告。對於公司而言,無論這場官司的輸贏結果如何,他們都還是得自行吸收官司費用。另外,為試圖掩蓋竊取手段,大多數的釣魚詐騙者還會非法潛入被害公司的網路伺服器發佈仿冒網頁。在這種情形下,網站管理員還有可能因安全疏忽而受到訴訟。

反應永遠不夠快

由於每家企業都有可能詐騙集團覬覦的對象,因此大家還是希望想出得以阻止受害的方式。正如解決垃圾郵件一樣,解決方案主要還是依賴技術、法律與社會自約。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一旦出現釣魚情況時,企業應該如何處理。很顯然的,首先絕對是趕快把詐騙網頁取下。Jevan指出這涉及好幾種技術問題。例如:當詐騙者非法侵入一個合法的伺服器進行網頁發佈時,不能僅僅只是停掉該台伺服器,或者光由ISP切斷所有連結過來的連線。在某些情況下,上述措施是需要的;但有時候你還需要與伺服器操作員(或管理員)合作一起刪除那些仿冒網頁。

Jevans提醒說:即使再反應再怎麼快也會覺得時間不夠,這是因為你可能得花上19個小時到6天的時間來隔離某個網頁或切斷網站。此外,若是網站設在國外,所需時間更多,現在有越來越多網站出現於東歐和亞洲。通常,當你把網站或網頁拿掉後,傷害也早已造成了。Jevans指出,詐騙者利用釣魚手法竊取的資金往往透過臨時性帳戶,最終以轉帳方式流入他們的國外帳戶。因此,期望追蹤被竊資金的流向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技術面而言,由於phishing也是一種垃圾郵件,因此,人們可以運用相同的垃圾郵件處理工具對它進行隔絕。例如:對網頁和電子郵件進行過濾,」Jevans說。同時,建議公司定期對DNS進行掃描,以檢查是否存在一個與公司已註冊的相類似網域。Visa上個月受到攻擊時,釣魚者正是使用了visa-security.com。此外,銀行在他們發出的電子郵件中啟動數位簽章,可只是客戶還必須學習如何辨識有簽章跟沒簽章的郵件。

從社會角度來說,指導和教育是關鍵。例如:用戶需要獲得教育,提高對欺詐性電子郵件的識別和處理能力。

對phishing問題感興趣的企業則可加入antiphishing.org。會員之間可分享如何處理這類問題的許多情報與概念。同時,這個組織與其他一些之名產業工作小組結盟,共同致力於phishing問題的探索與解決。

記得在自己的辦公室門上貼上「Gone phishing」(釣魚再見),毫無疑問這一定會引起同事好奇和詢問。這正是在公司內部施展教育的好機會。

fr.: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62852,20087713,00.htm

Passport走不出死胡同?

CNET新聞專區:David Becker  2004/03/24

還記得微軟曾承諾要當網友在線上商務領域上,最值得信賴,且無所不在的嚮導嗎?

這是幾年前微軟剛開始鼓吹Passport線上認證服務時的計畫,微軟認為該服務可一舉補足線上購物最令人擔心之處。微軟希望可銷售Passport服務給電子商務廠商,只要有微軟儲存的密碼與個人資料及財務資料等,就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易。

但實際上的結果卻不如原先預期。Passport的使用僅限於微軟自家的網站以及少數親密的合作夥伴網站上,而這一切可歸咎於客戶排斥、多次微軟高知名度的意外事件,以及產業多半支持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之故。

分析師現在認為Passport在來年可能只會是微軟網際網路架構的其中一部份,而原本管理身份認證資訊的部分則會轉移到下一版Windows作業系統Longhorn版本上。

「Passport似乎已經沒有什麼重大角色,它已非兩三年前所描繪的那個情況了。」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分析師Matt Rosoff表示。「我預期微軟過段時間應該會表示Passport僅適用於微軟網站與部分親密夥伴,如此而已。」

「市場多半排拒一個專屬,且與微軟綁在一起的作法。」Gartner分析師John Pescatore表示。「我們實際上看到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不斷有進展,而Passport一直都只是微軟私底下自己在搞的技術。」

微軟代表遲遲不願針對本文發表回應。「我們沒有什麼新的東西要補充的,」一位代表表示,僅表示微軟會繼續堅持Passport路線。

除了偶然發生的斷線故障意外事故外,微軟主管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談到Passport了。

微軟是在1998年四月收購Firefly Network後取得Passport技術,一年後該公司重新推出該服務來當作電子商務策略的一環。

Passport認證內建於微軟網路服務中,比如Hotmail電子郵件服務與The Zone遊戲區,該公司也曾表示計畫轉售Passport服務給其他網站當作消費網路服務策略的一部份。

但幾年後,僅有少數幾家大型網站支援Passport簽入技術,且還是當作次要選項。一開始曾被大力宣揚過鼎力支持eBay拍賣網,現在只有在客戶支援索引內才能找到Passport服務的選項。

普及率不高

Passport市場難以普及有好幾個原因,分析師說,一開始是客戶興趣缺缺。Passport最大的承諾是網友可單一登入即可在多家網站中購物,簡化電子商務流程。但消費者似乎很少碰上使用微軟認證流程的線上購物商。

「微軟的Passport似乎是要解決一個不曾存在的問題。」Pescatore表示。「消費者看不出單一簽入會帶來任何好處。假如我在eBay,我會直接前往航空公司的網站購買飛機票嗎?消費者看不出這項效益,商家在看不到前景下也不敢貿然投資。」

接連幾次重大的Passport問題也讓微軟有心推廣的作為付之一炬。Passport伺服器曾導致微軟服務長期斷線;Passport中的安全漏洞也曾讓用戶個人資料與信用卡資料有外洩之虞;歐盟也曾跟微軟發生嚴重爭執,歐盟嚴格限制微軟所能蒐集的資訊。

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商家有興趣簡化單一認證者,也不敢貿然將所有資料都交給微軟。

「這不是只有Passport的安全問題,而是整個微軟的紀錄問題。」Burton公司分析師Gerry Gelbel表示。「企業都希望為持自主性,因此若要將所有資料都交給微軟,他們就會有些顧慮。」

Liberty強力挑戰

由於外界對於微軟是否有能力控管一個中央統籌的認證系統深表懷疑,也因此當有其他比較可能的替代方案出爐後馬上就獲得熱烈響應。由昇陽發起、並獲多家大廠(包括英特爾)支援的Liberty Alliance(自由聯盟)主張制訂聯邦認證負物的標準,資料可由電子商務廠商共享,而非由單一人所掌控。

該組織最近推出一個重大規格更新,並有31加廠商已經開始推出或研發支持這些標準的產品,自由聯盟商業行銷主席Simon Nicholson表示。

「很顯然市場已經清楚表示,大家希望的技術是必須依照公開標準的,且不可以將資料集中保管於某加廠商的伺服器上,大家要的事聯邦模式。」他說。

分析師Pescatore表示微軟一開始就把Passport計畫搞得太過侵入性,影響過大,「他們原本的架構是微軟永遠都會在裡面插一腳,他們不僅只是賣給你一套軟體而已。」他說,「雖然後來他們也說要改成聯邦制,讓廠商自行架設Passport伺服器,但為時已晚。」

信用卡廠商與其他基礎建設大廠都樂意靜待自由聯盟的計畫出爐。「自由聯盟進展較慢並不是問題,因為金融產業也沒有急著馬上就要採用聯邦認證服務。」Pescatore說,「自由聯盟要採用公開標準的架構,廠商對這種比較有信心。」

Passport的問題也與微軟近年來逐漸喪失成為服務公司意願有關。微軟近年來陸續拋棄許多原本綑綁在.Net名號下的宏偉計劃,這些計畫原意是要將軟體變成可透過Web傳送的服務。後來微軟反而逐漸倚賴第三方夥伴來提供這類服務市場。

「我認為微軟已經對租賃業務喪失興趣了,除非是部分可協助些受軟體的情況是例外。」Rosoff表示。「他們在.Net My Services的事情上承受許多公關失策,而Passport也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Rosoff也表示Passport還是會持續在微軟網站上使用,部分服務還會出現在以後的技術中。

「我認為微軟會做一些技術上的演進,或許會在未來的版本中出現,」Gebel表示,「若你看看Longhorn與Indigo,他們顯然將更多網路服務架構加入此一平台中,大家會看到有不同形式的聯邦作法。」(陳奭璁)

fr.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opic/0,2000062938,2008845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