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公司要限制CD燒錄
CNET新聞專區: John Borland 03/06/2004
唱片公司正在測試防止CD複製「燒錄」的技術,類似的反盜版保護技術,可能會對合法購買的音樂,造成相當的限制。
根據Macrovision和SunnComm International兩家都在發展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軟體的競爭廠商表示,唱片公司目前正在評量的技術,將限制原版CD被複製「燒錄」的次數。
SunnComm表示,全球排名第五大的BMG Music Group已經在測試SunnComm新版的 secure burning技術。BMG是目前最積極計畫在美國推出CD保護措施的唱片公司。Macrovision的軟體則預計在三個月之內上市。
分析師表示,如果新的防盜版技術廣為採用,可能會對一般買CD的人,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甚至讓一些消費者避而遠之。不過有鑒於盜版所造成的損失,唱片公司還是決定繼續朝此發展,只是更加小心的進行,以免造成太大的衝擊。
GartnerG2研究集團的分析師Mike McGuire表示,「大家都還沒找出數位版權管理的平衡點,尤其在實體CD方面。」「如果是要複製25份CD才出問題,那可能只有少數人會抱怨。」「不過如果消費者發現沒辦法拷貝給小孩放在車上聽,你可能會看到很多人要求退貨。」
美國CD市場的規模,在2003年超過112億美元。近來,唱片公司將CD零售大幅下跌的原因,歸諸於消費者的複製和線上的音樂檔案交換。
消費者的疑慮
唱片公司希望找出一種方式,讓消費者只能作有限次數的複製,例如可以複製一份放在車上、放在度假別墅、或者給朋友,但是卻不能無限制的複製。唱片公司表示,目前複製過的CD都還可以無限制的再作複製,嚴重影響到CD的銷售。
消費者倡議人士則為目前CD無限次數複製、混音、或取樣的自由而抗爭。
美國的唱片公司,在考慮到之前的保護技術,在遊戲機、汽車音響等非傳統式播放設備上會出問題的狀況下,對於消費者的疑慮非常敏感。唱片公司在海外地區發行了許多採用保護機制的CD,但是在美國和英國等反對聲浪較高的市場,發行量則非常少。
限制複製次數的新技術,也可能再度點燃美國市場的怒火。在2002年鄉村歌手Charley Pride獨立發行的唱片,採用了SunnComm早期的技術,最少就引起了一件消費者的訴訟。
除了在CD加上保護機制之外,SunnComm和Macrovision也都表示新的技術可以應用在不限制燒錄次數的Napster或蘋果電腦iTunes音樂檔案服務上。這也可能引起音樂下載服務商和唱片公司對消費者如何使用音樂檔案的一番爭論。
Macrovision的執行長 Bill Krepick表示,「唱片公司說目前的合約非常短,大多在一年或一年以下,所以唱片公司認為再下一次簽約時,可以在合約當中加入燒錄工具的條款。」
唱片公司高層主管則表示,最終希望看到CD和數位音樂下載的整合。
BMG負責經銷的總經理暨執行副總Jordan Katz表示,「我會說兩者的價值很類似。」
不過數位音樂下載服務廠商則不認為有必要加上secure burning的功能。有些人還表示,唱片公司甚至從6個月前,就開始花一大堆時間討論,不過即便到了最近,這個問題也沒有成為需要優先考慮的事項。
紀錄平平
截至目前為止,CD保護機制的歷史在美國市場有好有壞。雖然Macrovision和 SunnComm都表示,各自的技術在海外地區已經廣為應用,但是帶有保護的CD在美國公開發行數量卻很少。
BMG在這個領域領先,去年Anthony Hamilton的唱片,就已經使用SunnComm的防拷技術。Anthony Hamilton的唱片,卻因為一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發現只要在讀取CD時按下Shift鍵,就可以破解防拷技術而出名。
SunnComm和BMG的高階主管表示,她們知道這樣的問題,不過她們比較注重對一般消費者的嚇阻意義,而不是要求得達到不被駭客破解的保護。
BMG上週表示,未來兩個月之內,將會採用保護技術,發表Velvet Revolver、 Angie Stone和Yung Wun的唱片。
其他唱片公司雖然也有興趣,但是並不像BMG積極。
EMI的發言人Jeanne Meyers表示,「EMI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有採用Macrovision的技術。」「但是到美國和英國上市之前,我們也正在測試許多來自其他廠商的技術。」(黃晨哲)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924,00.htm
昇陽擴大特殊定價模式
CNET新聞專區:Stephen Shankland 03/06/2004
在昇陽爬到一人之下的職位之後,Jonathan Schwartz也將他在軟體事業群內所採取的特殊定價模式帶到公司其他部門。
Schwartz之前在昇陽領軍軟體部門,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定價計畫,讓客戶可以盡量去使用昇陽的伺服器和桌上型軟體,只需依員工人數來付費。週二在上海展開的昇陽網路博覽會裡,除了季節性的產品發表之外,也在儲存及服務方面提出了類似的新計價模式。
以儲存為例,客戶可以以每月每GB容量1.95美元的方式,和昇陽簽三年期訂閱合約,存取昇陽所代管的高階StorEdge 9980系統。這個價格包含了儲存管理軟體與技術支援服務,若再加價1.5至2美元,則可進一步擁有鏡像(mirror-image)儲存系統等更好的管理功能。
服務方面,昇陽將銷售100種以上的服務類型,專門用以改善企業資料中心的營運。不過,稍有不同的是,昇陽會持續稽核資料中心,資料中心越健全,昇陽所收取的訂閱費用就越低。
「我們開始在這策略裡加入一些甜頭,希望在企業市場裡,不管在技術或經濟上都能夠推動各種創新。」Schwartz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自1990年末以來,由於客戶不再願意花大錢購買頂級的伺服器,昇陽的優勢就一直走下坡,昇陽也一直試圖要扭轉局勢。在網路狂飆時代的榮景過後,昇陽已經有三波的大裁員,而伺服器市場雖然在成長,昇陽的市佔率卻持續在流失。
昇陽目前則正在進行改造。例如,與微軟化干戈為玉帛。雖然仍然繼續推動自家的UltraSparc伺服器,但也開始賣起採用英特爾及AMD處理器的x86系統。伺服器產品的管理階層也走馬換將。此外昇陽也採用「產品服務整合」收取訂閱費用,而不是讓客戶一次買斷的方式,希望藉此建立起更穩定的營收來源。
整個改變,主要是要讓多年來一直靠高階系統為主要獲利來源的昇陽,適應目前由英特爾處理器及Linux作業系統為主導的運算世界。
週二在上海的這場盛會上,昇陽還發表了JDS (Java Desktop Systems)的第二版,整合了Linux作業系統與個人電腦較高階的軟體。
昇陽還宣佈了Java Enterprise Systems伺服器軟體以「公民」計價的模式。昇陽雖然之前就已經提出這個觀念,但現在才開始根據一個國家的人口,以及在聯合國中的開發程度排行榜來收費。人口較高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公民收費就較低。
昇陽還發表了:
為特殊工作所設計的伺服器與軟體「參考架構」,例如建立一個具有電子郵件及行式曆服務的入口網站;打造Oracle 10g資料庫基礎以執行商業會計軟體;入侵偵測系統;利用朗訊(Lucent)技術的VoIP。
新的四路型UltraSparc伺服器Netra 440,這款伺服器可以忍受惡劣環境以符合軍隊一類客戶的需求。
管理RFID標籤的伺服器軟體。
動態檔案系統(Dynamic File System),可大大提高Solaris可以使用的儲存空間,將在10版的Solaris中推出。這款作業系統預計在年底更新。
Java Enterprise Systems的改進,加入了身份管理以及電腦與使用者的活動權限管理。
N1 Grid Console,讓管理員可以控制並監視半獨立的Solaris細部:N1Grid Containers。(郭和杰)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926,00.htm
賽門鐵克執行長破除微軟安全迷思
CNET新聞專區:Tony Hallett 03/06/2004
賽門鐵克(Symantec)執行長John Thompson批評,所謂微軟作業系統先天上比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不安全的說法,是一種「迷思」,儘管他對軟體巨人的評價也不怎麼樣。
Thompson認為,微軟之所以動輒得咎,備受電腦病毒疫情和安全漏洞所困,純粹因為樹大招風。但他也承認,一旦「東西變得太同質化,未必是好事--特別是就安全性而論。
有些人相信,微軟透過收購跨入防毒軟體領域,最懂得如何治療自己的傷口。會不會對賽門鐵克構成威脅?Thompson對此並不擔心,他指稱微軟在防毒軟體業欠缺公信力,不會被看待成嚴肅的對手。
他說:「市場認定,顧客希望向懂得這一行的業者購買安全產品。我們長年經營這個行業,我們不賣遊戲主機,也不賣作業系統。我們是安全專業公司。」
Thompson把病毒程式作者比喻作到處塗鴉的人,而作業系統就好比他們的「畫布」。他說:「如果某人想信筆塗鴉,他們不會跑到死巷底的牆上去畫,而是會畫在行經市中心的列車車廂上。」
換言之,Thompson認為,無處不在的Windows作業系統,就如同吸引人的畫布,提供病毒作者恣意塗鴉的空間,這正是為什麼瞄準Windows弱點的攻擊次數比較多。
在英國舉辦的一場演講中,Thompson說:「資訊業有個迷思,就是Linux先天上比較安全。我不以為然。」
但Thompson也不認為微軟近期內會採取什麼大動作,導致病毒作者改變戰場,以行動和無線系統作為下一階段的攻擊目標。
他說:「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Windows環境還是會不斷遭到攻擊。」他特別指出,微軟Office是熟悉微軟軟體的病毒作者接下來最可能攻擊的目標區域。
Thompson說,與其擔心作業系統安全或病毒作者會採取什麼行動,倒不如對使用者加強宣導。他呼籲,讓使用者提高警覺更重要,否則即使是最滴水不漏的數位安全措施,也可能因最終使用者的疏失而破功。
他說:「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點閱不明人士寄來的郵件附加檔?」
Thompson強調,企業認真教育員工,比制定安全政策和採用安全技術更重要。他重申:「安全是一種過程,不是一堆產品。」(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928,00.htm
Online Behavioral Targeting - A Growing Trend
Is online advertising undergoing a "rebirth"? Some might argue it is, first spurred on by paid search advertising then by contextual and adware placements. Now there is another "new" game in town, if the buzz-o- meter is any indication. While not altogether new, behavioral advertising is getting more play than ever, perhaps because it's now being married with every marketer's favorite word: targeting.
Is behavioral targeting really all that? Let's take a closer look.
The Process
One basic premise in marketing is that to more effectively sell your product or service, you should understand how your customers' minds work. What do they like to see? What do they want to hear?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And can you determine these things with as little time and money as possible? Now there are technologies that *can* easily establish these answer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to give you an at- a-glance picture of behavioral targeting to these consumers.
Behavioral targeting technologies work by anonymously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the content read and sites visted by a designated unique user or IP as that user surfs the Internet. This is done by serving tracking codes, which are implemented as cookies, on a user's computer as s/he is served ads from various online advertising networks. Sites visited, content viewed, and length of visit are then all databased and analyzed to predict an online behavioral pattern for such a user, thereby classifying that user by his/her online demographic. Behavioral ad networks then serve targeted advertising related to that user's behavioral classification, regardless of where s/he then visits.
For example, if a computer user frequents sites such as SlashDot, Maxim Online, Wired, and Men's Health, behavioral targeting would classify such a user as a male, with interest in technology. When behavioral targeting advertising companies such as Tacoda or 24/7 serves ads on such sites, their ads place behavior targeting cookies on the user's computer. Then, if that same user later visits a site with ads served by these networks, an advertisement might be served for shaving cream or even a tech job site (especially if the user is reading the news online during regular work hours). If that user becomes target to behavioral advertising, he may be served a series of the same ad campaign across various sites, all without his awareness of the targeting going on around him.
The Players
Companies like Tacoda Systems, Claria, Revenue Science and Kanoodle - 24/7 provide advertisers with behavioral targeting technologies (a.k.a. "audience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pinpoint the actions that users are likely to make in the future based on recent behaviors.
Founded in 2001, Tacoda has the ability to collect audience data from existing data sources (ad servers, email databases, etc.) and then merge that information with subscription, contest and registration data. These profiles contain both demographic and audience site behaviors to provide marketers with a picture of a site's audience.
Claria publishes advertising messages for various companies and ad agencies to consumers who are part of its GAIN Network of 43 million consumers who agree to receive advertising based on their actual online behavior.
Revenue Science, boasting no upfront costs for publishers, provides its own Audience Search analytics system. A publisher can simply type in specific words from an advertiser's RFP and have delivered to them precise audience segments. The technology then allows the marketer to drill down and build customized audiences.
Kanoodle and 24/7 Media have partnered to put a new spin on behavioral advertising via sponsored text ads. Dubbed BehaviorTarget, the service will be the first behaviorally targeted sponsored text links network.
Case Studies
According to some recent studies, behavior- based ads are faring much better than content-placed ads. TM Advertising of Dallas recently ran an ad campaign for American Airlines that included print, radio, TV and online placements on 14 various sites, including a behavioral targeting test 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 The specific goal was to "increase brand awareness and reach the maximum number of audience members likely to have a live interest in making business travel plans in the near future."
Working with Revenue Science, TM Advertising was able to determine what pages visitors to the site were reading and what they were reading, as well. >From there, a database-targeting system was employed to narrow visitors into different user-groups. The system then tagged these unique visitors to see what activities they were engaging in.
The results of this behavioral targeting proved to be quite dramatic.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web ads, the behavior ads were seen by 115 percent more business travelers making at least one trip a year. The targeted consumers also scored three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iewers in brand awareness.
Another case study involving Snapple and iVillage had a positive outcome. Rather than placing its Snapple-A-Day meal replacement drink ads on the iVillage dieting/fitness pages, Snapple implemented Tacoda Systems' tracking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who had visited that channel in the past 45 days. These users were then followed and received the Snapple ads while visiting ALL pages of iVillage.com. Dynamic Logic,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company, concluded that these specific visitors scored higher for key brand metrics than others who saw the same ads within the dieting/fitness channel.
Because behavioral marketing enables advertisers to more easily determine and then postulate about user preferences and purchasing habits, the advertiser is able to treat each prospect more as an individual than an advertising collective. If, in the long, the buyer is unobtrusively being sold on a particular product/service run and the seller profits as a result, behavioral targeting may be a benefit to all.
fr.: WebAdvantage eMarketing Newsletter June 3, 2004
購物半途而廢成了電子零售最大挑戰
CNET新聞專區: Dinesh C. Sharma 03/06/2004
網路瞎拼族(shopper)轉成購買者的比例在提高──但研究也顯示,很多人會在完成交易之前放棄購物車內的選擇。
網路廣告公司DoubleClick在週三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最後購買東西的線上購物者從2003年第四季的3.5%提升到2004年第一季的4%。
但每賣出一塊錢,就有五塊錢是未完成的購物商品,DoubleClick表示。「轉換率的確已有大幅提昇,不過未完成購物比率依然偏高,還有改善空間。」DoubleClick資深副總裁Court Cunningham在聲明稿中表示。
雖然每個網站的訪客中,回客率只有1%,但他們所花的時間(平均7.69分鐘)與金錢(平均每次180美元)都比較高。未購買的訪客總計達95%,但如果把放入購物車的算進去,則只有78%,研究指出。
這份研究是以DoubleClick網站測量軟體所取得的資料為基礎,對1.6億個網站造訪人次的習性進行分析。
近來電子商務網站的銷售率在提高。2004年第一季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8.1%。(郭和杰)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929,00.htm
研究:成本下滑加速VoIP成長
CNET新聞專區:Ben Charny 02/06/2004
最新一份研究顯示,使用網路電話(VoIP)的企業將從目前的4%躍升至2008年的44%,成長動力主要來自設備成本的降低。
企業對於VoIP的支出預計將從今年的10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55億美元,Radicati集團分析師Teney Takahashi表示。該研究公司是在週二發表這篇最新研究。
這份報告可說是近來對於VoIP這項老技術的最前瞻看法。VoIP網路電話由於不需經過傳統電話網路,因此價格較為低廉,但通話服務品質卻比較容易受到詬病。
VoIP重新獲得青睞的主要原因是VoIP設備成本劇降之故,Takahashi表示,在未來四年,包括Avaya、Alcatel、Nortel、思科(Cisco)與西門子(Siemens)等大廠的製造成本都會開始下降,到了2008年,企業每一線安裝成本僅為75美元至600美元之間,比目前375美元至1000美元低了許多。
最大的贏家將是銷售結合傳統電話與VoIP功能的廠商,Takahashi表示。「二合一機種還為持續熱賣一些時候,企業還不想整個換掉,他們只希望一次增加幾個IP電話線插卡。」
專門銷售純VoIP系統的思科公司代表表示,該公司今年從IP電話設備的營收將可成長80%,多數都是企業買主,「我們看到許多成長潛力,」這位代表如此表示。(陳奭璁)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omms/0,2000062978,20089909,00.htm
網路服務向下蔓延至中小企業
CNET新聞專區:Dawn Kawamoto 02/06/2004
研究公司IDC的最新報告顯示,網路服務(Web services)軟體的支出總額到2008年可望成長十倍,達到110億美元,反映網路服務風潮從大企業蔓延至中小企業。
根據IDC 1日發布的這份報告,降低成本和解決系統整合問題,仍是助長網路服務軟體投資的驅動力。不過,用這類軟體建置服務導向型的架構,則尚未真正形成一股趨勢。
「到目前為止,企業仍小心行事。但是到2005年或2006年,就可望形成風起雲湧之勢,」IDC網路服務軟體與整合業研究經理Sandra Rogers說:「此刻,大型、高階的公司已採用此技術,但網路服務尚未開始打入主流市場。」
許多公司仍審慎評估何時和如何採用網路服務。網路服務軟體是一種以業界標準為基礎發展的網際網路中介軟體(Internet middleware),可讓商用程式、資料庫和安全技術等軟體元件更輕易地分享資訊。企業把自家資訊科技(IT)基礎改造成以服務導向的架構,乃著眼於改善各種應用軟體之間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Rogers說:「許多企業希望讓既有的系統得以延展。」
舉例來說,甲公司也許希望把多重版本的訂單輸入螢幕畫面整合為一,以便與其他以網路為據點的系統整合。乙公司可能透過網路服務軟體,把老舊系統內儲存的資料搬移到新型的系統。
IDC的統計顯示,去年世界各地的網路服務軟體支出總計11億美元。IDC預估,到2005年年底,全球支出總額可望大幅提高到49億美元,到2008年進一步攀升到110億美元。
IDC預期,未來六年期間,北美企業使用網路服務技術的比率會扶搖直上。Rogers預測,到2010年,大約97%的北美大企業都會多多少少採用網路服務技術,比率遠高於今年預估的14%。
「此時,(使用網路服務技術的)最終目標是搬移資料和簡化環境,」Rogers說。隨著資料在不同系統之間的流動更自由,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大障礙,是如何控制不同層次的資料存取,特別是外部人士存取內部資料這部分。 他說:「那正是企業仍小心翼翼的原因。現在,第三者只選擇在可信賴的環境下存取資料。」(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912,00.htm
反垃圾郵件持續發燒
記者鍾翠玲/台北報導 01/06/2004
垃圾郵件成為企業及家庭用戶的惱人問題,而軟體及服務供應商也陸續推出各種反垃圾郵件方案。
反垃圾郵件自去年成為全球IT界最熱門話題之一,在台灣也不例外。最近包括Yahoo!奇摩、微軟、以及賽門鐵克,都陸續強化反垃圾郵件的能力。
台灣最大入口網站Yahoo!奇摩原本已提供個人及家庭用戶垃圾郵件過濾的服務,最近擴大反垃圾郵件的服務。這些措施包括強化後端過濾的人工智慧技術、拋棄式信箱的信箱分身功能(一旦垃圾信太多即可拋棄不用)、增加隱藏圖片防止信標(beacon)追蹤等。
Yahoo!奇摩表示,如果是信箱付費用戶,得到的服務更多,如200封(一般信箱用戶100封)的過濾信件數量,以及50個(一般為15個)過濾地址。
稍早之前,國內包括包括Hinet、Seednet、APOL等主要ISP及ICP,從四月十五日開始,拒絕接受來自動態IP的郵件伺服器所發出的信件。 而對擁有自己郵件伺服器的企業用戶,最好的方法可能仍是購買反垃圾郵件解決方案。其實,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廠商,包括趨勢科技、組合國際(CA)、NAI等防毒廠商,甚至國內業者,如中華數位、鼎新電腦、桓基也都提供防堵垃圾郵件的方案。
受到反垃圾郵件氣勢正旺,最近全美最大專門提供反垃圾郵件產品的公司Brightmail,也宣佈進軍亞太市場。不過才正要在亞太區起步的Birghtmail,卻在前二週被買下,買主正是宣稱擅長併購的防毒軟體公司賽門鐵克。
賽門鐵克技術長Robert Clyde去年曾經表明反垃圾郵件市場三年內將崩解,並整合到其他內容安全產品線中。
另一個影響深遠的是微軟。微軟在Exchange Server 2003中首次加入過濾垃圾郵件功能,之後陸續有起訴垃圾郵件發送者,以及支持反垃圾郵件規格等進展。
最近微軟宣佈,微軟過濾功能智慧型訊息過濾(Intelligent Message Filter)將免費提供給所有Exchange server 2003的企業用戶。這個技術可以和Outlook 2003整合,為企業提供進一步防堵垃圾郵件的功能。過去只有Software Assurance的客戶可以使用這個功能。
這個產品,將和Exchange Server 2003第一個升級版同時推出。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886,00.htm
VoIP含IP安全隱憂
記者鍾翠玲/台北報導 01/06/2004
網路電話(VoIP)還在加溫階段,不過安全議題卻已經浮現。
VoIP雖然因為電信業者推動意願不高,而長期處於掘起階段,但業者指出,由於運用IP技術,因此一方面有IP的好處,但也會有連帶IP而來的安全疑慮。
VoIP的技術原理,是以IP取代傳統語音網路,來傳送語音。因此,IP網路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也會威脅到VoIP,像是病毒、惡意程式攻擊、被他人竊聽等問題。
安全顧慮
精誠產品經理胡志鴻指出,目前最常被VoIP接受的協定是H.323協定與SIP。針對這些流量,VoIP可能遭到的威脅包括呼叫重新導向(call redirectoin),此為有心人士將原本屬於某位接收者的呼叫,被重新導向至其它人。另一個則是竊取呼叫(Stealing call),也就是偽裝成合法使用者行使呼叫命令。他指出,在這些手法下,公司內部的機密資料即有可能被外人竊取,甚至造成阻絕服務(DoS)攻擊。
Netscreen亞太區新興科技業務經理陳雄龍則指出,在歐美已經開始發生手機VoIP連線,由於某種手機的作業系統遭到入侵產生的安全問題。
北電網絡(Nortel)資深技術經理楊光明即指出,VoIP 只是在TCP/IP上多加的一個語音封包,因此也會遭到其他封包遭到的安全威脅。不過他也表示,正因為如此,保護IP封包的技術,也可能被用來保護VoIP資料。
他指出,以目前VoIP多佈建在公司內部網路上,以連通總公司及分公司,因此VPN已經提供基礎防護。他表示,公司佈建反向認證存取者身份的身份管理產品,也是一個方法。
Netscreen除了VPN也提供入侵防護(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IDP)的產品。IDP產品可以執行第七層(layer 7)檢查,以便防止帶有攻擊程式或混合式病毒的封包流入。
和其他廠商不同,胡志鴻強調,VoIP防護應該針對VoIP專用的協定來進行。他指出,Check Point針對H.323與SIP命令,提供Stateful Inspection檢查,可以確定H.323及SIP封包的結構符合RFC 3261協定,並檢查封包的來源與目的地。
中小型VoIP設備供應商Anta Systems,也預計在下一代產品加入符合SIP標準的安全加密技術。
時候未到
不過對這些公司而言,現在VoIP最大的課題,還是在如何推廣讓企業接受;唯有被廣泛使用,安全問題才會有人關心。雖然VoIP存在多年,但直到去年才逐漸在歐美大型電信公司加入下被炒熱。台灣則有Seednet等少數ISP推動中。
陳雄龍表示,VoIP其實還在成長,如何推廣像是佈局兩岸三地企業來使用VoIP,以及提升通話品質,可能是最需要關心的議題。
Anta Systems共同創辦人以及業務行銷副總裁鄧永峰也認為,VoIP還未到廣泛運用的階段,因此,目前這個階段的主題會是如何教育市場。「但可預見的未來,安全的確會是VoIP下一個議題,」他說。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omms/0,2000062978,20089881,00.htm
MSN Messenger推出拍賣資訊標籤
CNET新聞專區報導 01/06/2004
微軟宣佈與拍賣網站 eBay合作推出MSN Messenger拍賣資訊標籤 (Tab)。這是繼與日盛金控、非常姓名網合作後,再次和網路領導業者攜手推出的服務。
在此合作下,MSN Messenger用戶可透過拍賣資訊標籤查詢 eBay 台灣或全球網站的項目,網友可以直接查詢各種精品名牌或是透過分類總覽找到商品。網友更可以透過資訊標籤內一元起標的連結,迅速找到各類無底價商品。
在推出MSN Messenger資訊標籤之前, eBay自 2002年 5月起即開始透過 MSN 網站推廣拍賣服務。
台灣微軟MSN事業處網路媒體部協理林燕指出,即時通訊軟體已經不只是網際網路重要的溝通工具,而是許多企業高度重視的通訊利器。未來MSN Messenger還將結合更多業者提供更多的即時線上服務,讓MSN Messenger成為瀏覽器外用戶接收即時資訊的利器。
微軟指出,台灣地區的MSN Messenger 用戶近日只要登入MSN Messenger,即可發現新的資訊標籤功能。
除了這次新增的拍賣資訊標籤之外,MSN合作對象還有日盛金控, Match.com與非常姓名網等。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omms/0,2000062978,20089888,00.htm
30年前與30年後的電腦光景
Jakob Nielsen 01/06/2004
我在1974年的時候開始用電腦。當時我還在上高中,我第一次用的電腦佔據了整個房間的空間,可是卻只有5K的RAM。打孔紙帶是最主要的資料輸入方式,操作平台則是一座電子打字機。沒有螢幕、也沒有游標。CPU的處理時脈是0.1 MHz。
儘管設備很原始,但是最早期的電腦比我幾年之後上大學時所用的大型主機還令人滿意。雖然我在最早期的電腦上,開發了一個以文字為基礎的遊戲,但是最早期的電腦,可作的事其實並不多。你可以把最早期的電腦,想做是像房間一樣大的PC,只是可以讓一個人用的電腦。當你在使用時,你擁有整台機器的控制權,你知道電腦所做的每一件事,甚至詳細到打孔紙帶的轉動。
雖然更新更大的大型主機,裝有陰極射線管的螢幕,但是大型主機的指令卻很難懂,可用性(usability)也很差。更糟糕的是,因為你完全不曉得大型主機在做什麼,使用者和電腦的關係變得很疏離。例如你下了指令以後,可能要過了一段時間,你才有辦法得到結果。你沒有掌控大型主機的感覺,基本上你就像一個在超越人所能理解的神跡前的懇求者。
在PC革命之後才開始用電腦的人,不知道集中式大型主機的使用經驗有多可憐,即使是今天最糟糕的PC,也比大型主機來得好。
對我來說,從比較透明化的小電腦,轉到和使用者隔絕的大型電腦,開啟了我對可用性的狂熱。我知道使用電腦可以是一個美好的經驗,而且我希望使用者擁有主導的感受,電腦的控制權應該還給使用者。
在可用性的發展上,記取集中式大型主機的缺點有其價值。在網路日漸強大的同時,我們必須讓使用者居於主導地位,我們必須在前端保持一個強大的使用者介面,平衡後端的功能。
2034年的光景
如果我保持目前的健身計畫,我大概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用到30年之後的電腦。根據摩爾定律,電腦的運算能力,每18個月會加倍,這就表示在2034年的時候,電腦的運算能力會比現在高100萬倍。根據Nielsen的網路頻寬定律,如果頻寬每年會成長50%,2034年時,頻寬將比現在高20萬倍。在2034年,我將擁有3PHz的CPU、1 petabytes(terabytes的1000倍)、0.5 exabytes(gigabytes的10億倍)的硬碟,上網速度則會達到每秒0.25 terabit。
電腦規格可能會有一些不同,除了單單只是在時脈上跟隨莫爾定律的發展,我們可能看到單一CPU發展成多CPU的設定,我們也會看到智慧塵(smart dust)或其他經由高階電腦架構所組成的運算能力。不過使用者應該不用管這些細節。
在2034年時,我們將可擁有相當好的顯示器,解析度將可達到20000 x 10000畫素(我面前螢幕2048 x 1536的解析度,比起來就可憐得多)。解析度的增加看起來令人興奮,不過我所預測的200倍成長,算是相對保守的數字。根據歷史的經驗,除了電池之外,顯示技術可能是電腦技術最難有所成長的瓶頸。
使用者該怎樣使用petabytes的記憶體和terabits的頻寬?現在的確很難想像,不過我不認為我們在應用上會有什麼問題。我們會用一半的儲存空間,將所有的資訊進行檢索,讓我們可以馬上找到我們想要的資料,正好可以捨棄慢吞吞的Outlook搜尋功能。
很大比例的運算資源,將提供自動診療軟體(自動根絕病蟲或適應環境的變化)等電腦防禦機制之用。我們也會用這些軟體,阻擋使用「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假造老闆信件,要求開啟附加檔案的攻擊。
2034年的電腦遊戲將會提供模擬世界,以及和電影單線情節發展不同的互動敘事方式。對於新的娛樂來說,最簡單的一項發展,就是採用高解析度動畫,即時著色的人工智慧人物。雖然要讓每個使用者都有各自的故事還比較難,但是一旦問題可以解決,新的使用者介面,就可以比現在電腦遊戲吸引更廣大的使用族群,電腦遊戲不必再侷限於舊有的固定結局和簡化環境。
即時沒有完整的人工智慧,電腦也不會以被動等待命令的方式和使用者互動,電腦將會採用手勢姿勢、實體介面、多裝置介面、和高階平面顯示等豐富的使用者介面,來吸引使用者。
我們的電腦將可記住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和完成的每件事,一個小時的資訊,如果以HDTV方式儲存,大概會花掉硬碟空間的2%。
科幻小說的作家在預測未來發展和人類存在上比我厲害的多。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從打孔紙帶到網頁,再到百萬畫素顯示器只是使用者介面演進的一小部分,如果我們將使用者的需求放在心中,然後好好利用電腦的運算資源,未來一定會有更好更刺激的進展。(黃晨哲)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862,00.htm
Excluding travel, online retail sales grew 34% to $72 billion last year
Excluding travel, online retail sales in the U.S. grew 34% in 2003 over the previous year, reaching $72 billion, with a rising economic tide loating all boats,?meaning that all product categories online did well, according to the just-released Shop.org/Forrester Research State of Retailing Online Survey.
Online revenues in every product category gained (with the exception of autos and auto parts, due to a survey methodology change.) The growth rate in categories that have greater maturity online, such as computers and books, took a back seat to that of newer categories. For example, online sales of sporting goods grew 104% in 2003 over 2002; while the flowers, cards and gifts category grew 98% and health and beauty grew 93%.
Overall, online sales accounted for 5.4% of total retail sales in 2003, up from 3.6% in 2002. In 2004, online sales are projected to account for 6.6% of total retail sal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2002 is that in the aggregate, all retailer types recorded operating profitably in 2003. A total of 79% of retailers posted positive operating margins for their online businesses last year, with retailers in the aggregate reporting operating margins of 21%.
Web-based retailers showed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operating margins over last year, turning a loss of 16% in 2002 to a gain of 15% in 2003. nline retailing has experienced its own version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pointing out that those that failed to control costs and attract consumers shut down. Store-based retailers improved profitability, reporting average operating margins of 7% in 2002 to 21% in 2003. With average operating margins of 28%, catalog-based retailers were retail most profitable group in 2003.
The survey found that while retailers?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such as cross-channel tracking systems was flat between 2002 and 2003, the multi-channel experience of the customer didn suffer as a consequence. The web influenced one in four offline purchases, the retailers reported. 87% of retailers now accept in-store returns of online purchase, up from 78% last year. However, as cross-channel integration improved as retailers encouraged shoppers to buy in stores and online traffic increased, conversion rates fell ?to 2.4% in 2003 to from 3.2% in 2002.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authors, online sales and profitability gains in 2003 indicate most retailers have mastered the basics of online selling. The key to the next phase for retailers is differentiating themselves on the basis of marketing, merchandising,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ulti-channel experience.
s investment in digital marketing reaches an all-time high, retailers must experiment with local search, word-of-mouth marketing, and e-mail segmentation in order to reach new customers and create intimacy with existing ones,?the report states. ombining merchandising expertise with automated technology will produce more relevant product recommendations and increase customers?loyalty, as will offering custom products.?P> Including travel, the survey found that online sales in 2003 grew 51%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o reach $114.1 billion.
fr.: http://www.internetretailer.com/dailyNews.asp?id=12056
DoubleClick 切入搜尋廣告市場
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 18/05/2004
為了躋身高速發展的搜尋業務市場,網路廣告公司DoubleClick星期一宣佈,以5800萬美元現金收購搜尋引擎行銷公司Performics。
DoubleClick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網路廣告和電子郵件管理,追蹤工具的銷售,此次收購Performics,DoubleClick 將能夠為用戶提供搜尋引擎廣告的管理工具。市場研究數據顯示,搜尋引擎廣告市場在2004年將達到21億美元。
收購合同規定,根據Performics的收入狀況,DoubleClick還要向Performics支付7百萬美元,收購將在6月中旬完成。
收購行動並不出人意外,DoubleClick曾經公佈宣佈,今年將推出搜尋引擎廣告管理工具。
Performics的產品將幫助DoubleClic滿足大客戶對搜尋引擎廣告的管理需求。
收購完成以後,DoubleClick將推出名為「DART搜尋」的新產品,它將與現有的廣告管理和廣告報告工具相結合。
DoubleClick說,Performics今年的收入將有望增長50%。(李海)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543,00.htm
Google自定廣告軟體行為準則
CNET新聞專區:Declan McCullagh 31/05/2004
為了遏止素行不良的廣告軟體(adware)和間諜程式(spyware),搜尋引擎巨人Google發布一套行為準則,建議軟體製作者在撰寫程式時加以遵守。
這套上周公布的指導方針言明軟體應遵守的網路禮儀常規:做的事要承認、軟體必須提供關閉的功能,而且行事不要鬼鬼祟祟,例如暗中竊取使用者的個人資料。
Google發布軟體原則的時機,適逢美國各州和聯邦政府愈來愈傾向將廣告軟體和間諜程式立法管理,甚至可能嚴加禁止。如猶他州就已立了一條這樣的法律,而眾議院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過去幾周來也頻頻就針對此議題舉行聽證會。
從某方面來看,Google發布軟體行為準則,可視之為自我防衛和自我約束之舉,目的在鼓勵主流軟體工業設法讓間諜程式和廣告軟體更容易為社會大眾接受。
Google自己也製作支援Windows作業系統的一些程式,例如Google Toolbar瀏覽器工具列程式以及Google Deskbar桌面工具列程式。這些程式把一些有關使用者上網習性的資料回傳至Google位於加州山景城的總部,因此也可能受研議中的新法規範。根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也醞釀其他計畫,包括盛大推出以廣告贊助的桌面搜尋工具。
Google自定的行為準則也把批評的對象聚焦於彈出式廣告軟體(pop-up adware),例如WhenU和Claria (昔稱Gator)製作的應用程式。那些程式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在即的Google帶來兩大問題:首先,廣告軟體可能在使用者上Google網站搜尋資料時,冷不防彈出令人嫌惡的廣告;其次,那些彈出式廣告可能連Google Toolbar工具列也攔阻不了。
若是如此,Google提醒Toolbar使用者:「你或許已有意或無意地在系統上安裝了廣告程式,例如Gator Ads Network或Kazaa。」
Google公關部經理David Krane說:「我們的目標是拋磚引玉,鼓勵軟體界討論此事。我們要求合作夥伴也照著做,並徵詢他們對這套建議原則的意見。」
在Google公布行為規範之前,華盛頓非營利組織民主與技術中心也試著界定軟體行為孰善孰惡。根據該組織的指導原則,良好的程式應允許使用者予以關閉,而且不應從事「暗中監視」的行為。(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843,00.htm
拍賣網站兩大龍頭戰火蔓延大陸
記者/游欣怡
易趣網是大陸第一大線上拍賣網站,目前會員數有400萬人。全球第一大拍賣網站eBay先是在兩年前收購易趣網三成股權,到去年六月則完全收購該公司。目前擁有430萬註冊用戶的易趣網(EachNet.COM)是中國最大的網路交易市場。近日,eBay公司再對易趣網追加1.5億美元的投資,表現出世界頂級電子商務公司對中國大陸擁有8千萬網民市場的重視,也表現出對上海乃至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前景的樂觀態度。
易趣網現任負責人邵亦波表示,易趣網從剛開始發展到現在,歷經了許多轉變,主要是交易品種類改變了很多。以前以電腦硬體為主,也是易趣網生存的基礎,但現在,種類最多的是服裝。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地理市場過於廣大,造成零售市場龐大的商機,也改變了易趣網的商品組合。
面對大陸線上拍賣這塊成長潛力極大的市場,必定吸引競爭者登入與易趣網搶食這塊大餅,而第一個下戰帖的對手,是入口網站的龍頭Yahoo!。Yahoo!是在今年宣佈與大陸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合資線上拍賣公司,並定名為「一拍網」(ipai.co m.cn),代表著是希望他們所提供的交易能和顧客一拍即合。
Yahoo!與eBay的網路拍賣戰火從台灣繼續延伸到更大的戰場。面對強敵壓境,卲亦波說,以eBay在全球領先的交易安全機制和全球性策略,加上易趣網在大陸市場累積五年的本地經驗,兩者結合將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而多幾家競爭對手一起培育市場,也是一件好事。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58
網路相本秀出自己,Show me the money
記者/林主榮
隨著自拍風潮以及網路相本的流行,PChome相簿與交友、無名小站提供網友網路相本服務。除了明確的交友訴求,網站功能上提供網友討論與互動,以創造出獨特的網頁樣本,豐富了整體網站的可看性。透過網路相本,不僅創造出網路名人,網站高流量也隱含了無限商機。
跟據蕃薯藤2003年網路使用者「擁有數位產品」調查,約有百分之五十二的網友擁有數位相機。數位產品的熱賣,除了科技與商業力量的驅使,更具有某種社會性理由。相較於手機普及,數位相機結合自拍交友網站的風行,也存在著「人際社群」的動機、需求。
例如PChome相簿、交友,除了給予網友表現自我的舞台,也提供網友尋找聯誼、男女朋友等功能,透過資料庫媒合,以及交友大頭貼,更有效幫助網友尋找到個人的理想類型。此外,無名小站則提供網友50MB的免費空間,加上網頁編輯語法的交流討論,提供網友創造一個獨特、專屬、又具個人特色的網頁空間,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網路相本分類上可分成個人自拍、團體或風景照片等,每本相本還提供了個人網誌(BLOG)、留言版,透過自行開發語法的功能,為網站添上一首好聽的音樂也沒問題。功能強大的網站,簡單容易上手的使用環境,吸引了不少校園美女的使用,人氣之盛,不僅吸引了平面雜誌以及電視台的報導,更帶動男性網友的駐留與固定瀏覽。
由交大資訊系資訊中心所成立的無名小站,當初提供網路相本的理由,是為了增加使用者使用 BBS 的習慣與興趣,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變成一個相當受歡迎的服務。目前相簿平均人次為 10 萬人次左右,網誌也有 4 萬左右的瀏覽人次。該網站並不以營利為目的,運作經費由系上提供,並作為高速網路以及網路流量的相關研究、評估與實作。
無名小站站長表示,由於身處於學術網路環境中,不可能朝向商業方向經營。他同時表示,該網站的營運模式,應有自營自立的可能性,並且收益部分將來自贊助者、廣告主。另一方面,如果向會員收取會費作為營運經費,可能會減少大眾使用意願,進而降低使用率,因此還是透過創造網路流量,向廣告主或暫助者收費是比較好的選擇。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77
新同居時代零距離戀愛
記者/李季鴻
網際科技的興起,改變了人際溝通的方式,隨著使用者的年齡分佈逐漸廣泛,網路人際溝通的功能也日新月異,使得多樣化的人際溝通模式出現,加上寬頻的普及,主打「網路相本」、「視訊交友」功能的網路交友已形成一股風潮,成為網路交友的「必備條件」。
有別於主打「網路相本」、「視訊交友」的線上交友網站,愛情公寓ipartment則從「空間」出發,讓網路使用者能夠在網路上建築愛的小窩,創造新同居時代。網路使用者能夠在愛情公寓的網站中建置自己的愛情套房,在套房中可依自己的心意選擇套房的樣式、色系及擺設,套房中更有花園需要每日灌溉,以栽培美麗的玫瑰花。透過網站的交友、留言功能,進行同居邀請。
在套房方面,也有等級的區別,一般免費的套房無論在留言字數、套房樣式、日記字數、觀看VIP住戶所有日記等功能上都有所限制,而會員在加入VIP後便能享有完整的功能服務,例如:室友享有四樣套房功能、VIP聊天大廳聊天、一對一私密聊天、隱藏上站時間、設定個人留言版留言狀態、 登入VIP住戶聊天大廳等附加功能。
從網路社群經營的角度檢視,交友網站的經營和其他的數位內容商品擁有同樣的特性:
首先,經營者必須掌握網路外部性的特質,吸引最多的使用者成為會員,如此才能達到網路的外部性,而免費會員登入,便是一般最常見的方法,畢竟,惟有當會員人數到達一定數量時,交友網站才有其吸引力,越多的會員數,將吸引越多的使用者加入,一但使用者決定升級為VIP會員時,社群的經營者便能從中獲取利潤。
其次,由於生產虛擬商品所需的設備不如一般實體商品多,只要一般的人事維持以及更新網頁的畫面和舉行網站的活動,因此,很容易創造出「低成本、高毛利」的經營模式。因為和實體商品相比,使用者越多,網路社群經營者所需增加的成本變動幅度並不大,這樣的經營模式也很適合手中沒有大筆資金的創業者嘗試。
最後,數位內容商品往往是在網路上進行虛擬交易,因此,完善的付費機制有絕對的必要。一般而言,目前數位內容商品主要的付費方式包括了便利商店繳費、AMT轉帳、電信帳單付款等,這樣的現象,顯示了網路媒體、網路社群經營已朝專業分工、策略聯盟的趨勢發展,業者必須專注在自己拿手的領域,就網路交有業者,就必須發展出一套成功的社群經營模式方能再進入障礙極低的網路市場中生存。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75
還在玩呆呆的照片交友 見識一下視訊交友的魅力吧!
記者/黃伸閔
當你跟人提起你現在使用「視訊」交友,會不會立刻引起別人側目?讓人想到你上了色情網站。在Google網站上鍵入「視訊交友」,立刻跑出5萬多筆的資料,而且多數都是情色網站,「視訊」好像等同了「色情」!
還把視訊交友當作是和付電話費辣妹聊天,那就錯過了展現自己創意的交友管道了!相較於現有的相片交友,視訊交友的特性媒介豐富 度高,聲音、影像及連續畫面的捕捉,讓人覺得更真實,不會像照片一樣,只有圖片形象的呈現,太過夢幻,會讓人質疑利用影像軟體 所造假。另外,視訊也可以設計劇情,表演出個人的創意。
不過,網友們還不習慣在鏡頭前亮相。以國內經營的網路電視webs-tv為例 ,在社群的選單中安排了視訊交友區,個人交有友檔案除有儲存照片的功能,還可以儲存動態影音功能,只要有webcam就能輕鬆錄製影 音。但網站會員人數已達兩萬一千五百多筆,但上傳的視訊檔案僅有一千八百多筆資料,顯見多數網友還不習慣錄製影音作品。
如果我們替上傳視訊檔案的內容做分類,可以分為幾類:第一是測試型,還不習慣上鏡頭,猛盯著電腦,在關鍵時刻害羞的抬起頭、揮 揮手;第二種則是人氣偶像型,這多是年輕漂亮的氣質美女,按人氣指數大量錄個人影像,比如說webs-tv上的melody、泡泡魚,不過 ,內容大概也是在鏡頭晃晃,show一下個人的隨身物品,讓網友們更瞭解她們;第三則是創作才子型,將影像經由特效剪接處理,成為 數十秒鐘的短片,內容精緻,但主角卻是一閃而過或是從頭到尾根本沒出現;第四種可能是愛現敢秀型,鏡頭前做鬼臉或是辣妹來段熱 舞,將個人特色表露無疑。當然,也有人將網頁作為儲存區,內容大多是作者的好友,僅有一閃而過的影像。
和其他交友模式一樣,業者提供網路平台,網友提供內容,內容愈多,人氣愈旺,漸漸形成社群,這種運用創意的經營模式,在台灣交 友網站經營都相當成功。抓準了在社會快速發展下,看似緊密的人際網絡,卻是相當的疏離,多數利用網路交友彌補人際上的疏離,而 網路的匿名性,也符合心理諮商對陌生人傾吐心聲,宣洩都市生活的苦悶壓力。所以,到現在網路交友還是人氣搶搶滾。
不過,業者現有所提供的網路空間儲存容量小,視訊畫面也小;再者,多數網友利用webcam當作錄製的工具,畫數低,常常看不清楚臉 或是所要呈現的創意,更重要的是網友還不習慣影音方式,創意尚未發揮,都是視訊交友還需時間才能讓網友接受的原因。即使如此, 視訊交友仍是極具潛力的交友方式。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73
朋友的朋友 網路交友新型態
記者/鄭詔文
一直以來,人們始終存在著對人際互動與情感交流的需求。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的即時性、便利性、匿名性與跨地域性,使得網路逐漸取代傳統的人際溝通模式,成為新時代中應用相當普遍的一種人際交流工具。
正因為人們有結交朋友的需求,各式各樣的交友網站便因運而生,且各自具備不同的特色,提供新奇、好玩的功能與服務,以期吸引較多的網友加入。例如,有藉由網友自行上傳照片的個人網路相簿交友,透過網路攝影機進行對談的視訊交友,以及虛擬實境的交友模式等等。這些交友網站的類型與特色,在以下幾篇的報導中都將一一加以說明。
儘管這些交友網站所提供的服務或功能不盡相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同時也是其最大的目的,就在於希望能夠吸引大批的網友聚集停駐,並增加網友的到訪率。倘若交友網站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氣,提升網友對該網站的忠誠度與向心力,該網站所凝聚的人氣與力量便成為其最珍貴的無形資產;這對其他相關業務的推展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網路廣告的銷售,因為目前大部分的交友網站仍以免費型態存在居多,獲利來源主要來自於網站的網路廣告收入。且在網際網路大者恆大的法則中,較多的網站使用者會帶來更多的人,而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然而,網路交友常為人所詬病的是交友網站中所暗藏的情色春光,使人對網路交友產生不正當的聯想。為了避免網路交友中所藏的危機,另一種新型態的網路交友模式—誠信交友,即希望以提供較安全的交友方式,減少網友對網路交友的疑慮,並增加對網路交友的意願。在誠信交友模式下,註冊的用戶不能直接尋找交友對象,而必須先建立自己的關係網絡,才能在自己朋友的關係網絡中尋找新朋友。也就是說,透過此種交友模式所尋找到的對象,都是自己朋友的朋友,因此可以給網友更多的安全和保障,對於網路交友的推展也有相當大的助益。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76
網路上的情感交流—談網路交友
記者/鄭詔文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電腦網路成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媒介,是現今人際關係建立的新管道。為了滿足網路使用者在取得人際互動方面的需求,網路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交友網站,分別以不同的經營模式存在著。
本期週報即探討各式交友網站的經營模式,並針對交友網站個案進行介紹。
fr.: http://www.ectimes.org.tw/readnews.asp?id=5974
研究質疑Google能否長期稱霸
CNET新聞專區:Matt Hines 26/05/2004
提列搜尋引擎,Google獲廣大網友壓倒性地推崇。但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愈來愈多對手加入競爭,可能終會威脅Google的搜尋引擎霸主地位。
加州市場研究公司Vividence 2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發現,Google的搜尋結果和在其他搜尋網站得到的結果差異不大,而且,儘管這個搜尋引擎之王持續吸引旺盛的人氣,但它的使用者點閱網站上廣告的機率卻比較低。
Google發言人以遵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前的靜默期規定為由,對於上述報告結果不予置評。
Vividence的研究員意見調查2,000名使用者,並觀察他們如何使用包括Google、Ask Jeeves、Lycos、微軟MSN和雅虎這些搜尋引擎網站。結果發現,Google顯然是消費者的最愛,大致因為這家搜尋引擎的介面素淨。Vividence說,將近九成的Google使用者都表示使用經驗「極佳」,但只有68%的雅虎使用者、50%的Ask Jeeves使用者、48%的Lycos使用者和41%的MSN使用者對這些搜尋引擎持相同的評價。
然而,報告也發現,Google產生的搜尋結果,已經和其他競爭服務的資料查詢結果大同小異。以查詢相同主題的資料比較上述搜尋引擎的精準度後發現,搜尋結果大致接近。例如,Vividence說,Google使用者搜尋25至34歲人士最大死因後發現,找到資料的機率為55%,和其他搜尋引擎介於52%與54%的比率相近。
「表現接近,顯示Google品牌塑造成功,說服民眾一再返回該網站,」Vividence執行長Peter Watkins說:「但你不禁想問,Google的競爭者只會一味模仿它的風格,搶走它的客戶嗎?」
幾個競爭對手已推出陽春版的網站,如雅虎便讓用戶選擇精簡的搜尋網站,略過繁複的入口網站。亞馬遜公司(Amazon.com)的A9搜尋引擎也去除花稍的功能,呈現Google似的簡樸面貌。
除了模仿的威脅外,Google可能更要擔心廣告業務被對手搶走。Vividence指出,Google在鼓勵使用者點閱廣告的努力方面,不如對手來得積極。Vividence對使用者點閱廣告連結的測試結果發現,Google落居倒數第一。
報告顯示,Ask Jeeves使用者的廣告點閱率最高,其次依序為Lycos、MSN、雅虎和Google。Watkins認為,Google在廣告點閱率落後的一大原因,是該公司謹守商業廣告清楚標明的政策,而其他搜尋網站時有把搜尋結果與廣告混雜的傾向。
「Google該不該犧牲一些形象,以提高廣告點閱率?或許應該,」他說:「這是一家即將發行20億美元IPO的公司,競爭對手紛紛模仿他們的致勝公式,如果對手賣的廣告也比較多,未來發展如何,值得玩味。」
Watson預測,正默默發展新搜尋引擎且在MSN試用結果不錯的微軟公司,可能構成Google最大的威脅。他說,若微軟打造出一種外觀和功能類似Google的搜尋引擎,廣告收費標準又比較低,就可能搶走Google的客戶。
但也有其他觀察家認為,Google的寶座不容易被模仿者奪走。Gartner分析師Denise Garcia預期,Google會持續以高到訪人次取勝,贏得廣告收入。
「提到廣告,真正的重點在於獨一無二使用者總人數有多少,而Google是這方面的贏家。即使人次較少網站的廣告點閱頻率較高,到頭來還是人氣決定廣告去向,」Garcia說。(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743,00.htm
網路廣告重返顛峰期榮景?
CNET新聞專區:Stefanie Olsen 26/05/2004
在三年一度的Ad:Tech廣告大會中,與會人員認為視訊與消費追蹤將是未來網路廣告產業成長的兩大利器。此外,網路出版商與廣告主管也希望藉此拿下更多的廣告預算。
「我們不斷觀察趨勢,研發新作法,以便有效接觸到消費者,」Mass Transit Interactive廣告商執行長Jason Heller表示。
產業貿易組織IAB(互動廣告局)週一發表的報告顯示2004年前三個月的線上廣告銷售量創下23億美元佳績,也創下了該組織自1996年以來的新紀錄。
Ad:Tech大會甚至宣布今年的出席人數也破了紀錄,有高達4000家廠商與參觀者與會。
多數的成長可要感謝付費搜尋市場,此一領域今年預計可拿下40億美元廣告市場大餅的24億美元。不過雖然搜尋話題十分熱門,但許多參展者已經開始尋求下一波進展。
所謂的「行為針對廣告」的手法是蒐集網友的各類資料,比如上網習性、性別、年齡與個人喜好等,之後再針對不同族群送出客制化廣告。這類廣告形式在網路高峰年代曾被譽為是一對一媒介,但由於技術限制與隱私考量,最後還是功敗垂成。
現在,許多公司則紛紛簽下合約專門提供行為廣告,透過精準的廣告遞送來提高收費價格。Tacoda Systems便與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簽約,監視造訪者的行為,並遞送特定的廣告。線上廣告商24/7 Real Media則與付費搜尋廣告商Kanoodle聯手來加入個人化廣告,並以文字連結做傳送。線上網路廣告連播網Burst Media 也與Tacoda簽約分析網友在站上的行為,並傳送相關的廣告。
「現在網路廣告的主流作法就是針對合格的觀眾,」Burst執行長Jarvis Coffin表示。「過去,大家是以某一網頁來針對網友做廣告,現在則是透過網友的行為來發送廣告。」
廣告主也相當捧場,華爾街日報線上廣告副總裁Randy Kilgore表示,大約有30%-40%廣告主會要求瞭解該網站新推出的行為針對廣告服務。華爾街日報網站使用Revenue Science來彙整網友資料與閱讀喜好,之後在依據結果來顯示相關廣告。
不過,廣告主管呼籲產業避免過渡刺激市場,且應該尊重隱私。
此次Ad:Tech大會上另一個熱門主題則是寬頻視訊與豐富媒體廣告,這在網路狂飆年代也是相當熱門,但由於當時網路頻寬不足,因此成效並不理想。
許多網站出版商與行銷業者都以寬頻連線會員數激增來當作豐富式廣告進步的指標,線上行銷業者寄望豐富式媒體廣告可吸引知名品牌廣告主能把電視與平面預算多撥一些到網路上。
包括RealNetworks、Maven Networks、Unicast都紛紛提倡豐富媒體與視訊廣告的新商機。另一家Viewpoint則才是採用3D視訊串流物件。
MSNBC網站串流媒體主管Todd Herman表示,微軟目前在MSN視訊服務方面已有一些進展,這可允許廣告主播放15秒廣告後,網友才能看到真正的新聞內容或音樂影片。他表示,今年美國三大品牌廣告主麥當勞、瑞輝(Pfizer)與寶橋(Procter & Gamble)都已簽約加入此項服務,顯示這已逐漸被主流行銷人員所接受。(陳奭璁)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761,00.htm
開啟B2C營收高峰的鑰匙
台灣微軟產品行銷經理 許建志 2004/05/26
正當甲骨文正式加入微軟Visual Studio合作夥伴計畫,也準備在最近為Visual Studio .NET 2003開發工具發表免費的軟體下載工具之際,微軟也計畫在本周於美國舉辦的TechEd研討會中,發表Web Services Enhancement 2.0版本(WSE 2.0)。此開發套件將支援WS-I最新的WS-Security、WS-Policy、WS-SecurityPolicy、WS-Trust、WS-SecureConversation與WS-Addressing等標準。
這似乎也是一個軟體廠商盡釋前嫌,而Web Services日趨成熟的證明。實際上,根據這一兩年深入了解大型企業導入Web Services的過程與經驗,發現技術細節並非主要的問題,如何靈光一現出現應用的好創意,才是一個企業能否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就像網頁技術剛崛起時,只有極少數的先知者能預測電子商務新型態的誕生,並且建立起新一代的應用程式平台。
前期文章談及企業內部利用Web Services建立應用程式的「共同平台」(Common Platform)作為異直平台、開發工具與系統的連接點。本期文章接著看看國內外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如何部署Web Services,以建立與競爭者之間的差異化優勢。
戴爾的電子商務網站
戴爾電腦(Dell)旗下的Dell Direct銷售模型在業界頗負盛名,該模型可以讓顧客在Dell.com網站中直接購買個人與商用電腦。戴爾每一季都會收到上億的要求頁數,粗略地估計,網路訂單佔了戴爾所有生意的一半。
雖然電子商務模型在同業中居領導地位,戴爾仍然持續不斷的努力提高公司營運的效率,同時強化顧客美好的網路購買經驗。戴爾計畫從三大方向著手(如下圖),且在八個星期內完成第一階段Web Services的開發,同時與相關的解決方案整合。
訂購前部署與價格資訊:本身的網站資訊之外,戴爾也希望供應合作夥伴,如Yahoo!、C|Net、ZDNet等網路媒體關於電腦部署與價格的資訊,而主要方式就是利用Web Services即時存取。如果詳細瀏覽上述合作網站便可發現,雖然戴爾旗下網站主要使用.NET技術開發而成,但是相對應的合作網站並不必受限於.NET平台。
戴爾電腦的Web services創意
Web services 功能需求
稅率計算 ‧ 使用協力廠商應用程式計算稅率
‧ 將協力廠商應用程式特殊的格式轉換成戴爾內部格式
‧ 為稅率資料套用戴爾特定的商務規則
‧ 使用內建的快取機制
‧ 與地址確認Web services整合
運費計算 ‧ 針對每個購物車計算運費
‧ 套用戴爾特定的出貨規則
‧ 與地址確認、稅率計算Web services整合
比較服務 ‧ 提供合作夥伴查詢戴爾的電腦配置設定引擎,並取得訂單編號
地址確認 ‧ 以街道的層次確認地址正確性
‧ 需要額外的離線能力
‧ 與地址確認、稅率計算Web services整合
訂單狀態 ‧ 從資料倉儲取出單一訂單狀態
‧ 從資料倉儲取出多筆訂單狀態
‧ 使用安全驗證
訂購時包含正確的稅率與運費:即時提供不同州別正確的稅率與對應運費可以大幅度將戴爾網站的瀏覽者轉換成買家,而不需要等到最後結帳時才能看到對應的資訊。
提供稅率與運費資料的Web Services來自於United Parcel Service與U.S. Postal Service,可提供給予戴爾不同的單位使用。客戶一旦更改資訊,即時可取得對應的稅率及運費。據悉,這組引擎每天的使用率超過百萬次以上。
訂購後的追蹤與遞送狀態資訊:為降低電腦退貨率,同時提升客戶滿意度,戴爾在出貨前便已先確認過地址,同時透過網頁與電子郵件提供即時的訂單狀追蹤。
原先合作的廠商僅提供以城市為範圍的地址驗證,在戴爾將至於Oracle資料庫中,細至街道的地址資訊包裝成Web Services,倘若地址驗證失敗便會立刻提醒使用者以大幅降低退貨率。
此外,戴爾也將資料倉儲訂單與United Parcel Service、U.S. Postal Service的Web Services交叉比對,提供消費者最即時的遞送狀態,而不需透過其他合作夥伴的網站查詢訂單狀態,這也相對強化了客戶忠誠度。
完成上述的Web Services應用且獲得效益之後,現階段,戴爾手邊新進行的Web Services應用程式專案超過20個,這些專案包括資料倉儲支援系統、可同時在戴爾網站與其他營運單位共享購物車功能,以及其他銷售工具的內部銷售人員使用者介面,還有提供客戶個人化服務的Dell MyAccount…等。
導入Web Services各種應用之後,戴爾不僅成功提升客戶使用經驗、減少營運成本、促進業績成長,也因為與更多夥伴合作而新增商業機會。
東森購物網路商城
有鑒國內電子採購日益風行,東森得易購基於無店舖量販經營理念,引用國外電視購物的商業模式,同時創造型錄購物的服務之外,更進一步計畫打造「東森電子購物商城」,希冀利用多種通路交叉運用,建立更彈性有效的業務模式。
相較於單純的單一通路營運模式,這類多通路的電子商務相當複雜性,不僅商品開發、庫存管理、物流、金流與一般電子商務網站差異極大,也必須提供彼此業務競爭的各通路間一個資訊共享的平台,同時與其他通路與後台系統進行整合,而只有具備高彈性的行銷機制,才能快速無誤支援所有不同通路的行銷計畫與促銷活動。
由於專案自B2C到B2E(Business to Employee),甚至準備連結至後端資料庫,系統整合工作十分重要。在微軟顧問協助之下,東森電子購物商城建立了以XML與Web Services為核心架構的「Cheetah」專案。
與戴爾模式相差無幾,利用Web Services銜接異質平台,東森電子購物商城不僅可讓合作夥伴提供一個查詢訂單的整合機制,甚至可讓消費者直接下單。而為整合多種通路,東森也將網站XML化,包括會員的資料、商品的資訊等,甚至連網頁呈現的後端亦是。
因此,東森電子購物商城的網頁設計師可使用XML Form Designer設計網頁,進而產生XML定義檔,再配合多種內建的XML定義檔案,當使用者讀取網頁時,XML Form Engine就會同時讀取定義檔,且啟動Web Services呼叫後端-如促銷資訊等的商業規則,之後再動態產生網頁。
東森購物網路商城在今年3月完成第一階段工程,系統穩定且效能佳,因而擴大三倍規模進行第二階段工程。目前東森電子網路商城已有兩百萬會員與超過一萬件商品,尖峰時段最高流量超過一千六百人次。
利用Web Services技術部署新電子商務平台,讓東森購物可提供好的客戶經驗增加銷售機會,也能流暢的整合不同通路與供應鏈,加快業績成長的速度。
fr.: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opic/0,2000062938,20089714,00.htm
專訪:Longhorn之夢
CNET新聞專區:Mike Ricciuti and Martin LaMonica 27/05/2004
微軟下一個Windows桌上型版本Longhorn受到的關注也許是最多的,但對於微軟的長遠發展來說,伺服器版本Longhorn顯得更加重要。這是因為Longhorn中一些最重要的功能,比如「大型主機等級運算」(mainframe-caliber computing)、更好的安全性,管理與網路搜尋功能僅在伺服器版本的Longhorn中出現。
已經在微軟任職16年的Bob Muglia負責「Longhorn Server」版本的開發,這是他碰到過的最複雜的作業系統。另外, Muglia還要負責舊版本的Windows系統的升級與服務包推出工作。
儘管「Longhorn Server」版可能要到2007年才會上市,但目前已經引起許多討論。
微軟需要說服大公司Longhorn的新功能值得他們掏腰包。未來三年,微軟將繼續開發Longhorn,而Linux也將繼續擴大影響力。Muglia最近接受了CNET專訪,談到了Longhorn、 Linux的威脅以及Windows的開發情況。
Q:微軟對於Linux的最新看法是什麼?過去幾年,隨著一些整合的完成,市場已經發生許多變化,但企業繼續在伺服器上安裝Linux,微軟如何應對此一問題?
如果回到18到24個月之前,你無法看清Linux是什麼,它會如何發展。那個時候的認識就是Linux是免費的。過去大家對Linux的認識有些不準確。隨著時間的流逝,Linux似乎正向商業用戶市場靠攏。當我想到Linux的時候,我並不將其視為我們的競爭者。我認為,Linux只是我們的競爭對手為了提高競爭力而採用的一種技術。
有時,這些產品只是整合到整個解決方案中的部分元件而已,微軟與Linux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是道地的軟體公司,我們針對資訊技術問題絕對是採軟體為基礎的解決方案,考慮如何透過軟體來壓低成本,這跟IBM以顧問為主導的型態完全不同,我們的焦點是如何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不需要顧問服務。
你對Linux的看法很有趣。比爾蓋茲和Steve Ballmer曾經告訴過我們很關心Linux作業系統。他們的論調和你的不同。
我正逐漸把我的觀念帶進公司中,因為這樣的看法會比較清楚。你若說Linux是我的對手,那問題就來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只哪個廠商的版本?若我們明確知道是Red Hat、SuSE Linux或者是IBM方案,那就可清楚知道如何與Windows做比較了。
你認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Red Hat現在越來越強勢,Novell也收購了SuSE Linux。
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IBM。總體來看,IBM一直是我們唯一的最強大對手,Red Hat與Novell也是對手,因為它已經成為Linux銷售大廠。許多開發Linux產品的公司也是對手,HP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之一,若他們銷售Windows,我們很樂於跟對方合作,但若對方是銷售Linux解決方案,我們又成了競爭對手了。
三年之前,比爾蓋茲曾說昇陽是貴公司最大的競爭者。以昇陽跟貴公司剛達成協議,加上昇陽也投入不少Linux力量,你們為何改變看法了呢?
我們和昇陽的合作關係仍在進展中,我們希望採取能夠讓用戶受益的合作途徑。雖然昇陽正在致力於Linux解決方案,但我們和對方的關係是一種不同的競爭關係。昇陽所處的情況比較有趣。所有擁有Unix智產權廠商的情況都比較有趣,因為x86現在已是無處不在。因此,昇陽正處於一個巨大的過渡期。
你們未來Windows伺服器版本針對的重點是什麼?
短期來講,是小企業市場。我們認為小企業市場存在巨大的機會。我們也很看重中型企業用戶市場,這些公司的IT人員多半是一手通包所有大小事情,我們正在努力開發一些能夠協助這些人員的技術。我們會繼續在網路和資料庫領域保持成長。我們還會投入資源在Unix移植上。
Longhorn桌上型版本要到2006年才上市嗎?
我們還在估算Longhorn用戶端版本的具體上市時間。Longhorn桌上型版本2005年開始測試,它會在Longhorn Server版本前6至12個月內推出,因此Longhorn桌上型版本的上市日期可能是2005年或者2006年。具體日期並沒有敲定。但2007年推出Longhorn Server版本是確定無疑的。
在舊有的Windows版本升級到新版本,比如Windows NT 4.0到Windows 2000和Windows Server 2003的進程當中,微軟碰到了釘子,你們認為阻力在哪?
過去12個月,有大約35%的用戶已經升級到Windows 2000,此一趨勢還在持續。我們預計,今年又將有另外三分之一的老用戶升降到Windows的最新伺服器版本,目前,Windows NT 4.0的用戶已經很少,不到20%。日本的數字要高些,美國市場低於20%。絕大部分用戶將在今年年底升級他們的Windows伺服器作業系統。
有多少百分比會用到64位元版本的Windows伺服器作業系統?
這會有相當高的比率,主要還得取決於硬體推出的速度,只要有超高記憶體需求的應用都可能會看到64位元的優點。
WinFS的情況呢?
WinFS存在於Longhorn 伺服器系統當中。WinFS和其他一些功能將限制在一定的產品當中。我們肯定會使用 WinFS,但我無法確定它使用的產品範圍,因此,你可能在一些高階企業伺服器上使用WinFS,比如,你可以在工作群組協做任務中使用WinFS,但如果你想支援很多的用戶,那就要等待升級了。我們將每隔2年進行升級,升級以後,可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Jim Allchin透露,一些功能不會在Longhorn的第一個版本中出現,這包括WinFS嗎?
他的談話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一些成熟的東西,比如企業級的檔案系統,另外一方面,人們對Longhorn有許多的夢想,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從早期的夢想階段過渡到現實階段,所以Jim Allchin會說這樣的話。每個作業系統的推出過程都是這樣的。
這些功能會在Windows的下一個伺服器軟體Blackcomb中出現嗎?或者會以Longhorn的更新版本出現?
我認為,到我們推出Longhorn的升級的時候, WinFS會成熟很多。
微軟Windows開發團隊的投入力度有多大?比如,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升級版R2和Longhorn之間,你們的投入比例是多少?
很難說我們在R2和Longhorn之間的投入誰多誰少。比如,在辦公軟體發展團隊中,我們100%的專注在R2,而介面開發小組則100%的專注於Longhorn。開發團隊的工作是平行進行的,但會先側重於近期目標。事實上,我們近期的精力放在將在今年夏天推出的Windows XP SP2服務包上,接下來就是年底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03 SP1服務包。如果你非要說個比例,我只好說五五比吧。但這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你已經在思考Blackcomb了嗎,即使它可能要到10年以後才能夠推出?
事實上,我已經在考慮Blackcomb了。我已經和相關的開發團隊開過會了。如果Indigo(Longhorn中的主要功能)可以在4年之內完成開發,那麼Blackcomb中的主要框架內容也可以在4年內完成開發。令人興奮的是,這些東西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但是,開發Windows的複雜性和製造飛機或者太空梭的複雜性不相上下。在完成新系統的開發道路上,我們已經擁有很強的協同作業能力,但我們還需要考慮其他的事情。
你能夠透露Blackcomb將包括哪些新功能嗎?
首要的便是繼續推進「動態系統計畫」(DSI)。我們已經在DSI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將繼續進行開發。DSI是開發者、營運中心和終端用戶之間的一種資訊傳輸。可以在表層採用很多方法實現這種傳輸,也可以深入進作業系統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李海/陳奭璁整理)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pecial/0,2000064597,20089783,00.htm
Borland將發佈eBay、PayPal工具
CNET新聞專區:Dinesh C. Sharma 27/05/2004
Borland軟體公司將提供建置eBay和PayPal網路服務應用程式所需的發展工具,供軟體開發人員取用。
按照26日宣布的聯合散布協議,Borland將提供為eBay及PayPal服務設計的軟體發展工具程式,供Delphi開發人員建構.Net服務之用。
這些應用程式可讓軟體開發人員連上eBay網路市集,以及PayPal的線上付款服務。
今年稍早,eBay和PayPal已擴大提供網路服務工具,期能吸引更多企業客戶和網路服務發展人員。數以千計的軟體開發人員已用這些工具打造特製的應用程式。網路服務(Web services)技術透過標準介面,讓程式發展人員更輕易連結電腦、軟體和網路。
eBay子公司PayPal希望,鼓勵第三方程式設計師發展軟體,能為自家的網路付款系統引進更多的人潮,進而擴大用戶基礎。
Broland軟體發展工具部總經理George Paolini說:「這是彼此互惠的舉動,對雙方所屬的社群都有利。」
他並聲明:「eBay和PayPal以網路服務為基礎的平台,為發展Windows和微軟.Net程式的廣大Borland軟體發展人員,帶來新的機會。」(唐慧文)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782,00.htm
AOL今夏推新版Netscape瀏覽器
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 28/05/2004
美國線上(AOL)星期四宣佈,將在今年夏天推出新版本的網景網頁瀏覽器。
美國線上透露,新版本使用Mozilla 1.7基礎程式碼。此次升級主要增加了幾個安全修補程式,介面並沒有變動。
美國線上2000年年底以90億美元收購了網景,但公司一直沒有處理好網景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整合問題,最終導致網景瀏覽器在同微軟的競賽中落敗。據Google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90%的網友使用微軟IE瀏覽器。
網景瀏覽器的上次升級是去年7月,當時主要增加了對非英文功能變數名稱輸入的支持,垃圾郵件篩檢程式等。(李海)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89801,00.htm
Yahoo推出間諜軟體防堵工具
CNET新聞專區:Stefanie Olsen 28/05/2004
Yahoo週四將推出新版下載工具列,可協助偵測並移除用戶電腦上的間諜軟體,或不肖檔案。
Yahoo此一下載軟體目前仍屬測試階段,由PestPatrol提供技術,Yahoo發言人Stephanie Iwamasa表示,僅有部分人士可由beta.toolbar.yahoo.com下載。
此一軟體程式可在PC上執行高階檔案掃瞄,偵測病毒或暗中被偷裝用來偷窺電腦行為的應用。
「這種應用放在工具列最好,因為存取容易,你可在任何機器上登入並使用此一工具列,且只要瀏覽器有開,這個應用就可持續揮發作用。」Iwamasa表示。
打擊間諜軟體已經成了許多廠商的當務之急,除了Yahoo外,EarthLink最近便推出防間諜軟體技術給用戶使用;上Google也呼籲軟體製造商要安裝程式到用戶PC時,應該遵守規範形式,Google表示程式應該有明顯的表示,允許用戶關閉,且不可執行部分行為,比如洩漏個人資訊。(陳奭璁)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805,00.htm